理 氣 藥
本章結構:
理氣藥的概述及主要藥物(陳皮、青皮、枳實、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烏藥、荔枝核、香附、佛手、薤白、大腹皮、柿蒂)的功效主治
大綱要求:
1、掌握理氣藥的性能特點、功效、適應范圍及其使用
注意。
2、掌握:具體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考點一:理氣藥的性能特點、功效
性能:一般溫熱,川楝子(寒)
功效:調氣健脾、疏肝解郁、理氣寬胸、行氣止痛、破氣散結,兼能消積、燥濕。
適應范圍:脾胃氣滯;肝氣郁滯;肺氣壅滯。
考點二:具體藥物的功效
陳皮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凡氣滯、濕阻、痰壅之證即可投用。寒濕阻中之氣滯、濕痰、寒痰最宜寒濕阻中之氣滯、濕痰、寒痰最宜
青皮: 疏肝破氣,消積化滯。
陳皮、青皮:行氣消積化滯,同治食積停滯,脘腹脹痛及
嘔吐食少等證。
不同:陳皮溫而不峻,行氣力緩,偏入脾肺,長于燥濕
化痰;青皮性較峻烈,行氣力猛,苦泄下行,偏入肝膽,能疏肝破氣,散結止痛,消積化滯。
枳實: 破氣消積、化痰除痞,治胃腸積滯及痰滯胸痹之要藥。還治臟氣脫垂。
木香:行氣止痛,健脾消食。行氣 調中 止痛之要藥
沉香: 行氣止痛,降逆調中,溫腎納氣。集理氣、降逆、納氣于一身
檀香 行氣止痛,散寒調中
川楝子: 苦、寒,行氣止痛、殺蟲療癬,治肝郁氣滯有熱諸痛用之最宜。
烏藥 行氣止痛,溫腎散寒。
荔枝核 行氣散結,祛寒止痛。
香附: 舒肝解郁,調經止痛,理氣條中“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
佛手:疏肝解郁,理氣和中,燥濕化痰;
薤白: 通氣散結,行氣導滯;
大腹皮:行氣寬中,利水消腫;
柿蒂:降氣止呃
鑒別:木香與香附
共性:理氣止痛,寬中消食。均用于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食少諸證。
不同:木香偏燥,主入脾胃經,善治脾胃氣滯食積不化,脘腹脹痛,瀉痢里急后重,兼可用于治療脅痛、黃疸、疝氣疼痛以及胸痹心痛,為理氣止痛要藥;香附平和,主入肝經,以疏肝解郁、調經止痛見長。主治肝氣郁結之脅肋脹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癥瘕疼痛等癥,婦科調經的要藥。
沉香、烏藥:均芳香辛散溫通,功善理氣止痛,散寒暖腎,治寒凝氣滯諸痛。
不同:沉香味苦質重,沉降下行,長于溫腎納氣,并
兼降逆調中;烏藥則通理三焦氣滯,尤善溫腎散膀胱冷氣,治寒疝腹痛、經寒痛經及陽虛遺尿、尿頻。
川楝子、荔枝核:均行氣止痛,治肝胃氣痛及疝氣痛。
不同:川楝子寒,兼瀉肝火,殺蟲療癬,肝胃氣痛及疝氣痛兼熱者用;荔枝核溫,兼祛寒散結,肝胃氣痛及疝氣痛兼寒用之。
衛生資格視頻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考試吧衛生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