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行學說的概念
(一)五行和五行學說的含義
1.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五行概念源于“五方”說和“五材”說,進而為古代哲學所運用,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均是由這五種基本物質的運動變化而生成。且五種物質之間還存在著相互資助、相互制約的關系。并指出:“萬物盡然,不可勝數”。
2.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運動的內涵、特性、歸類方法及調節機制,并用以解釋自然界萬事萬物的發生、發展、變化及相互聯系的一種古代哲學的方法論,是中醫學的系統結構論思想。五行學說認為,自然界的萬事萬物可以在不同層面上分為木、火、土、金、水五個方面,從而構成不同級別的系統結構。五行之間的生克制化,維系著系統內部和系統之間的相對穩定。因此五行學說是研究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最一般的功能及結構關系的理論。
(二)五行的特性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在對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觀察的基礎上,通過歸納和抽象,逐漸形成的理性認識。“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即是對五行特性的概括。
木的特性:“木曰曲直”,指植物具有能曲能直的生長特性。引申為凡具有生長、升發、舒暢、條達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屬性可用“木”進行歸納。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炎”,有焚燒、灼熱之意;“上”,即向上。引申為凡是具有溫熱、向上、升騰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屬性可用“火”進行歸納。
土的特性:“土爰稼穡”,指土地可供人類從事種植和收獲等農事活動。引申為凡具有生化、承載、受納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屬性可用“土”進行歸納。
金的特性:“金曰從革”,“從革”,用以說明金屬是通過對礦石的冶煉、變革,去除雜質,進而純凈的變化過程。引申為凡是具有肅殺、收斂、清潔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屬性可用“金”進行歸納。
水的特性:“水曰潤下”,“潤”,滋潤,指水可使物體保持濕潤而不干燥;“下”,即向下,下行。引申為凡是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行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屬性可用“水”進行歸納。
(三)事物五行屬性的歸類
事物的五行屬性是以五行的特性為依據進行歸類的。五行歸類理論的應用,是將自然界萬事萬物納入木、火、土、金、水五行框架之中,構建成五行系統。五行學說對事物進行屬性歸類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1.直接取象比類法
取象,是指通過觀察而獲取客觀事物的感性形象、外在表象,以及事物的功能狀態等認識。比類,即是以五行的特性為依據,與所要認知的事物的特有征象進行比較,如果所要認知的事物征象與已知的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同或類似,即可將該事物歸屬于五行系統中的某一類。
2.間接推演絡繹法
所謂間接的推演絡繹法,是根據已知事物的五行屬性,推演絡繹至其他相關的事物,以求知其五行屬性的認知方法。在對人體的五行歸類中,大多是根據這一方法求知的。例如已知肝具有疏泄、條達、主升發的特性,屬性為木,肝所主的筋其性柔和,屈伸自如,符合“木曰曲直”的特性,亦屬木。與肝相表里的膽,具有貯藏膽汁、排泄膽汁的功能,亦有疏暢條達特性。其屬性亦為木。可見肝、膽、筋的五行屬性是從直接取象比類所求知的。但是肝在竅為目、在液為淚、在志為怒、其華在爪等,只能是根據肝的屬性為木,而爪、目、淚、怒為肝所主,故亦屬于木。顯然這種歸類是通過間接推演絡繹的結果。而對自然界的事物歸類中,則多數源于直接取象比類的歸類方法,少數源于間接的推演歸類。通過五行歸類,即將自然界以及人體許多復雜的事物和現象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了木、火、土、金、水五大系統。
衛生資格視頻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考試吧衛生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