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飲食失宜
飲食失宜主要有三種情況,即饑飽失常、飲食不潔、飲食偏嗜。這是內傷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一)飲食不節
飲食不節、饑飽失常,是指飲食量沒有適當的控制,過度饑餓或過度飽脹,二者皆可致病。過饑傷胃,可致胃痛、嘈雜、泛吐酸水;日久導致氣血津液不足,抵抗力低下而繼發其他疾病。暴飲暴食,直接損傷脾胃,可見脘腹脹痛、噯腐吞酸、厭食、嘔吐、腹瀉等消化吸收不良的癥狀;飲食停滯日久,可聚濕生痰,從而導致其他疾病的發生,如咳嗽、咯痰以及小兒疳積、痔瘡等病。
(二)飲食不潔
飲食不潔可引起多種脾胃及腸道疾病,出現脘腹疼痛、嘔吐、腹瀉、痢疾等癥。或引起腸道寄生蟲病,如蛔蟲、蟯蟲、寸白蟲,出現腹痛、嗜食異物、面黃肌瘦等癥;如果蛔蟲竄進膽道,還會引起蛔厥證,出現上腹部劇痛、吐蛔、四肢厥冷等。若食用了含毒之物(如腐敗變質、有毒的蘑菇、河豚魚等)就會引起中毒,輕者表現為劇烈腹痛,上吐下瀉,重者可引起昏迷,甚至死亡。
(三)飲食偏嗜
飲食應多樣化,避免偏食,這樣才能使人體獲得各種所需要的營養。常見的偏嗜情況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1.五味偏嗜
五味與五臟各有其親和性,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腎。長期偏嗜某味,則可使五臟機能偏盛偏衰,進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2.偏寒偏熱
過食生冷寒涼,使脾胃陽氣受損,寒濕內生,可發生腹痛、泄瀉等癥。過食辛溫燥熱,使脾胃陰液受損,腸胃積熱,可發生口渴、口臭、嘈雜易饑、便秘等癥。
衛生資格視頻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考試吧衛生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