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腎小管液Na+、Cl-、K+、H20和HC03-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髓袢
B.遠曲小管
C.近端小管
D.集合管
E.腎小囊
2、結石阻塞輸尿管引起尿量減少的機制是
A.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降低
B.囊內壓升高
C.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
D.血漿晶體滲透壓降低
E.腎小管內溶質濃度增加
3、下列關于體溫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
A.體溫調節的基本中樞在下丘腦
B.溫度感受器可分布在皮膚、黏膜和內臟
C.溫度感受器可分布在脊髓、腦干網狀結構
D.當體溫高于調定點時,機體則出現皮膚血管舒張,發汗等現象
E.當體溫低于調定點時,主要是熱敏神經元興奮,使產熱增加
4、血清與血漿主要區別在于血清中不含
A.水
B.電解質
C.纖維蛋白原
D.白蛋白
E.紅細胞
5、下列關于胸膜腔的敘述,錯誤的是
A.胸膜腔是密閉的
B.胸膜腔內壓經常低于大氣壓
C.胸膜腔內負壓有利于靜脈血回流
D.平靜呼吸時,吸氣末胸膜腔內壓絕對值小于呼氣末
E.胸膜腔內負壓的存在有利于肺的擴張
6、下列關于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對心血管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去甲腎上腺素有強烈的縮血管作用
B.兩者都可引起肝臟血管收縮
C.腎上腺素使心率增加,心肌收縮力加強
D.腎上腺素對總外周阻力影響不大
E.去甲腎上腺素對腎上腺素能受體的作用比腎上腺素弱
7、分布于骨骼肌終板膜上的受體是
A.α受體
B.γ受體
C.M受體
D.N受體
E.β受體
8、下列對興奮性突觸后電位的敘述,錯誤的是
A.突觸前神經元釋放興奮性遞質
B.突觸后膜產生局部除極
C.突觸后膜主要對Ca2+通透性增加
D.主要使突觸后膜Na+內流增加
E.興奮一般是由前膜向后膜,呈單向傳遞
9、下列生理過程中屬于正反饋調節的是
A.降壓反射
B.排尿反射
C.體溫調節
D.血糖濃度的調節.
E.甲狀腺激素分泌的調節
10、下列關于膽汁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膽鹽可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B.膽汁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膽鹽
C.不含消化酶
D.膽鹽可促進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E.膽鹽可水解脂肪為脂肪酸和單酰甘油
答案:
1、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原尿流經近端小管,濾液中約67%的Na+、Cl-、K+、H20,85%的HC03-,全部葡萄糖和氨基酸被重吸收。所以答案選C。
2、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輸尿管結石引起輸尿管阻塞,可使囊內壓顯著升高,引起有效濾過壓降低,原尿生成減少,尿量減少。所以答案選B。
3、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外周溫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膚、黏膜和內臟,中樞溫度感受器分布在脊髓、腦干網狀結構以及下丘腦,體溫調節的基本中樞位于視前區-下丘腦前部,起調定點的作用。當體溫高于該值時,熱敏神經元興奮,使皮下血管舒張、發汗等-系列散熱活動加強。所以答案選E。
4、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血液凝固后血凝塊收縮,釋出淡黃色的液體稱為血清,在凝血過程中消耗了凝血因子和纖維蛋白原,所以答案選C。
5、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胸膜腔負壓是指胸膜腔內的壓力,通常其中的壓力低于大氣壓,故為負壓。平靜吸氣末為-10~-5mmHg,呼氣末為-5~-3mmHg。所以答案選D。
6、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肝臟血管以β2腎上腺素能受體占優勢,小劑量的腎上腺素常以興奮β2腎上腺素能受體的效應為主,引起血管舒張,去甲腎上腺素主要與血管平滑肌上α腎上腺素能受體結合,引起血管收縮。所以答案選B。
7、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神經-肌接頭分為接頭前膜、接頭間隙和接頭后膜(或終板膜),終板膜上的受體屬于膽堿能受體中的N受體。所以答案選D。
8、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興奮性突觸后電位的形成是由于突觸后膜對一價正離子(主要是Na+)的通透性升高,引起Na+內流,產生局部除極的電位變化。所以答案選C。
9、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排尿反射進行時,沖動經盆神經引起逼尿肌收縮、內括約肌松弛,尿液進入后尿道。進人尿道的尿液刺激尿道感受器,經陰部神經再次傳到脊髓排尿中樞,進一步加強其活動,所以排尿反射屬于正反饋。所以答案選B。
10、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膽汁中不含消化酶,其作用主要是膽鹽的作用,主要功能是促進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在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中起重要作用。所以答案選E。
衛生資格視頻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考試吧衛生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