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癤:單個毛囊及其周圍組織的急性化膿性感染
最常見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紅、腫、痛的小硬結-中央壞死-膿栓-破潰流膿
危險三角區:兩側口角至鼻根,此處病變可經靜脈入顱,引起顏面腫脹,寒戰、高熱、頭痛、嘔吐、昏迷。
治療:早期促使炎癥消退-熱敷理療;
化膿時應及時排膿;
引起全身癥狀時應用抗生素。
2.癰:鄰近的多個毛囊及其周圍組織的急性化膿性感染
最常見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癤×n,癥狀重,唇癰容易引起顱內化膿性海綿狀靜脈竇炎,
危險性更大。
治療:
及時使用抗菌藥物;
初期可用50%硫酸鎂濕敷,魚石脂軟膏、金黃散等;
膿腫形成時切開排膿: “+”或“++”切口,切口應超出病變邊緣,深達深筋膜,但不切開深筋膜。
3.皮下急性蜂窩織炎
最常見致病菌:溶血性鏈球菌
腫脹疼痛,表皮發紅、界限不清,全身表現
治療:抗生素,早期可敷貼,形成膿腫應切開引流,尤其口底及頜下
4.丹毒:皮膚淋巴管網的急性炎癥感染
最常見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
片狀皮膚紅疹、色鮮紅、中間稍淡、境界較清楚,局部燒灼痛
治療:臥床休息,抬高患肢
50%硫酸鎂液濕熱敷
全身應用抗菌藥物
5.膿性指頭炎:手指末節掌面的化膿性感染
最常見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疼痛、腫脹,全身癥狀
治療:初期懸吊前臂平置患手,避免下垂
抗生素
切開排膿:末節指側面做縱切口,遠側不超過甲溝的1/2,近側不超過指節橫紋,剪去突出的脂肪使膿液引流通暢
6.新生兒皮下壞疽
病因和臨床表現:金葡菌常見,急性蜂窩織炎,好發于容易受壓的背、腹、骶部。發病急,病變擴展迅速,易并發膿毒癥。表現為發熱、哭鬧和拒食,甚至昏睡。局部皮膚紅腫,很快壞死。
治療:做多處切口引流,切除壞死皮膚,全身應用抗生素和支持療法。
7.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結炎
病因和臨表:金葡菌和溶血性鏈球菌常見,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圍組織的急性炎癥,繼續擴展至局部淋巴結,即引起急性淋巴結炎。淺表淋巴管炎表現為硬且有壓痛的“紅線”,急性淋巴結炎輕者僅有淋巴結腫大伴觸痛,較重者除有紅、腫、熱、痛外,還可以有多個腫大淋巴結粘連成團,形成膿腫,并與淋巴管炎一樣伴全身癥狀。
治療:盡早去除病灶,應用抗生素。
8.膿腫
病因和臨表:膿腫是急性感染后,組織或器官內病變組織壞死、液化后,形成局限性膿液積聚,且有一完整膿壁,致病菌多為金葡菌。常繼發于各種化膿性感染,也可以從遠處感染灶經血流轉移而形成。淺表膿腫局部紅、腫、熱、痛明顯,有波動感。而深部膿腫紅腫不明顯,多無波動感,但有疼痛、壓痛及凹陷性水腫,常有較明顯的全身癥狀。
治療:已有波動感或穿刺抽出膿液,即應行切開引流術。
9.甲溝炎
病因和臨表:甲溝炎是甲溝或其周圍組織的感染,多由甲溝的損傷引起,金葡菌多見。指甲一側的皮下組織紅腫、疼痛,繼而蔓延至甲根部皮下及對側甲溝,繼續向甲下擴散,形成指甲下膿腫。
治療:早期采用熱敷、理療、外敷和抗生素。已有膿腫時行甲溝處縱形切口引流,指甲下膿腫需拔甲。
10.急性化膿性腱鞘炎和手掌深部間隙感染
病因和臨表: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經手部傷口感染掌面腱鞘、掌中間隙、魚際間隙。特點是疼痛劇烈,患部腫脹明顯,手部功能障礙,常有全身癥狀。
治療:早期治療與膿性指頭炎相同,如無好轉,應盡早切開減壓和引流。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