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21年鄉村全科助理醫師考試筆試練習題及答案匯總
1.心理醫生將一怕水的人置于水中,并強迫其在水中待2小時,這種的治療方法是:
A.對抗條件治療
B.系統脫敏療法
C.厭惡療法
D.精神分析療法
E.沖擊療法
1.【答案】E。
解析:沖擊療法(flooding therapy):又名滿灌法。它與脫敏法雖都是將患者置于(暴露于)他所懼怕的情境中,本療法是治療開始即將患者處于他最怕的情境中,如果并沒有真正可怕的事情發生,那么緊張、焦慮不安便會明顯減輕。厭惡療法是將令患者厭惡的刺激與對患者有吸引力的不良刺激相結合形成條件反射,以消退不良刺激對患者的吸引力,使癥狀消退。
2.對醫患溝通的理解錯誤的是:
A.交談要有目的性、針對性
B.交談時要尊重患者
C.在溝通過程中醫生的面部表情、姿勢動作不重要
D.醫患溝通有兩種形式
E.包括言語溝通和非言語溝通
2.【答案】C。
解析:非言語溝通在人際溝通中亦占有重要地位,因為人們相互溝通在許多情況下不可能全部以語言的方式來表達。非言語溝通可分為動態與靜態兩種。動態主要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人際距離等。靜態包括衣著打扮、環境信息等。
3.在心理治療過程中,錯誤的做法是:
A.醫生應對患者的情況保密
B.在學術交流中可以詳細介紹患者的材料
C.醫生對患者要真誠
D.治療的目的是幫助患者自我成長
E.親人與熟人應在治療時回避
3.【答案】B。
解析:醫生不得將患者的具體材料公布于眾。即使在學術交流中不得不詳細介紹患者的材料時,也應隱去其真實姓名。
4.某人因被公司開除,產生抑郁情緒,最終抑郁成疾,上述屬于何種影響心身疾病的因素:
A.社會文化因素
B.情緒因素
C.人格特征
D.軀體因素
E.環境因素
4.【答案】A。
解析:常規的社會因素一般指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環境與事件、人際關系、家庭狀況、經濟條件、職業、道德規范、行為準則、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社會制度、社會地位、個體理想信念、世界觀等。個體在社會生活過程中,總是根據從社會獲得的信息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行為和生理功能,以便適應社會的要求,當個體適應性行為失敗,導致人們心理上出現沖突或困擾,進而引起個體的應激反應,產生不良情緒,最終導致疾病的發生。
5.某落后地區,保留當地的傳統習俗,生病不去醫院治療,而是向神靈禱告祈求上蒼庇佑,這種醫學模式屬于:
A.神靈主義模式
B.自然哲學模式
C.生物醫學模式
D.病理醫學模式
E.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5.【答案】A。
解析: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當地人們對健康和疾病的理解是超自然的,相信“萬物有靈”,認為人類的生命和健康由神靈所主宰,疾病和災禍是天譴神罰。治療疾病的方法是祈求神靈和巫醫、巫術。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