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有關散劑的概念正確敘述是
A、 散劑系指一種或數種藥物均勻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狀制劑,可外用也可內服
B、 散劑系指一種或數種藥物均勻混合而制成的顆粒狀制劑,可外用也可內服
C、 散劑系指一種或數種藥物均勻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狀制劑,只能外用
D、散劑系指一種或數種藥物均勻混合而制成的顆粒狀制劑,只能內服
E、 散劑系指一種或數種藥物均勻混合而制成的顆粒狀制劑,可外用也可內服
12、散劑按組成藥味多少來分類可分為
A、分劑量散與不分劑量散 B、單散劑與復散劑 C、溶液散與煮散
D、吹散與內服散 E、內服散和外用散
13、有關散劑特點敘述錯誤的是
A、 粉碎程度大,比表面積大、易于分散、起效快
B、 外用覆蓋面積大,可以同時發揮保護和收斂等作用
C、 貯存、運輸、攜帶比較方便
D、制備工藝簡單,劑量易于控制,便于嬰幼兒服用
E、 粉碎程度大,比表面積大,較其他固體制劑更穩定
14、散劑制備的一般工藝流程是
A、 物料前處理→粉碎→過篩→混合→分劑量→質量檢查→包裝貯存
B、 物料前處理→過篩→粉碎→混合→分劑量→質量檢查→包裝貯存
C、 物料前處理→混合→過篩→粉碎→分劑量→質量檢查→包裝貯存
D、物料前處理→粉碎→過篩→分劑量→混合→質量檢查→包裝貯存
E、 物料前處理→粉碎→分劑量→過篩→混合→質量檢查→包裝貯存
15、下列哪項不是影響散劑混合質量的因素
A、組分的比例 B、組分的堆密度 C、組分的色澤
D、含液體或易吸濕性組分 E、組分的吸附性與帶電性
16、散劑制備中,少量主藥和大量輔料混合應采取何種辦法
A、等量遞加混合法 B、將一半輔料先加,然后加入主藥研磨,再加入剩余輔料研磨
C、將輔料先加,然后加入主藥研磨 D、何種方法都可 E、將主藥和輔料共同混合
17、關于散劑的描述哪種的錯誤的
A、 散劑的粉碎方法有干法粉碎、濕法粉碎、單獨粉碎、混合粉碎、低溫粉碎、流能粉碎等
B、 分劑量常用方法有:目測法、重量法、容量法三種
C、 藥物的流動性、堆密度、吸濕性會影響分劑量的準確性
D、機械化生產多用重量法分劑量
E、小劑量的毒劇藥可制成倍散使用
18、幾種水溶性藥物混合后混合物的CRH約等于
A、CRHAB≈CRHA×CRHB B、CRHAB≈CRHA+CRHB C、CRHAB≈CRHA—CRHB
D、CRHAB≈CRHA/CRHB E、CRHAB≈(CRHA×CRHB)/ CRHA+CRHB
19、葡萄糖和抗壞血酸鈉的CRH值分別為82%和71%,按上述Elder假說計算,兩者混合物的CRH值為
A、58.2% B、153% C、11% D、115.5% E、38%
20、15gA物質與20g B物質(CRH值分別為78%和60%),按上述Elder假說計算,兩者混合物的CRH值為
A、26.2% B、46.8% C、66% D、52.5% E、38%
21、關于顆粒劑的錯誤表述是
A、飛散性、附著性較小 B、吸濕性、聚集性較小
C、顆粒劑可包衣或制成緩釋制劑 D、干燥失重不得超過8%
E、可適當加入芳香劑、矯味劑、著色劑
22、一般顆粒劑的制備工藝
A、 原輔料混合→制軟材→制濕顆粒→干燥→整粒與分級→裝袋
B、 原輔料混合→制濕顆粒→制軟材→干燥→整粒與分級→裝袋
C、 原輔料混合→制濕顆粒→干燥→制軟材→整粒與分級→裝袋
D、原輔料混合→制軟材→制濕顆粒→整粒與分級→干燥→裝袋
E、 原輔料混合→制濕顆粒→干燥→整粒與分級→制軟材→裝袋
23、顆粒劑的粒度檢查中,不能通過1號篩和能通過4號篩的顆粒和粉末總和不得過
A、5% B、6% C、8% D、10% E、12%
相關推薦:
2013年執業藥師《藥學專業知識二》基礎習題匯總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