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周圍神經病第一節 面神經炎
【考綱要求】
1.病因。
2.臨床表現。
3.診斷及鑒別診斷。
4.治療。
【考點縱覽】
1.面神經炎的臨床表現:急性起病,主要癥狀為一側面部表情肌癱瘓,眼裂不閉合,試閉眼時出現倍爾現象,病側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吹口哨時漏氣。
2.面神經炎的治療方法:急性期用糖皮質激素減輕神經水腫,如確系帶狀皰疹病毒引起,口服無環鳥苷;維生素B族藥物及理療康復也起一定作用。
第二節 三叉神經痛
【考綱要求】
1.病因。
2.臨床表現。
3.診斷及鑒別診斷。
4.治療。
【考點縱覽】
1.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經分布區的短暫的、反復的發作性劇痛,持續數秒至2分鐘,突發突止,病情逐漸加重,緩解期可數天至數年不等;而查體無陽性體征。
2.三叉神經痛需與繼發性三叉神經痛、牙痛、鼻竇炎、顳頜關節病鑒別。
3.三叉神經痛的治療藥物有:卡馬西平為首選,苯妥英鈉、氯硝安定也有一定療效;射頻消融術選擇性破壞三叉神經的痛覺纖維,簡便、并發癥少,復發率低,對老年患者不宜接受手術者尤為適宜。
【歷年考題點津】
1.男,70歲。左側下領部陣發性抽搐劇痛3天,不能吃飯,查體:雙額紋對等,閉目有力,面部感覺對稱存在。診斷
A.右面神經麻痹
B.偏頭痛
C.左三叉神經痛
D.右三叉神經痛
E.左面神經麻痹
答案:C
試題點評:據患者典型的三叉神經分布區的發作性劇痛,查體無陽性神經系統定位體征,患者為左三叉神經痛。
2.左側繼發性三叉神經痛,除出現左面部痛覺減退外,尚有的體征為
A.左角膜反射消失,下領向右偏斜
B.左角膜反射存在,下領向右偏斜
C.左角膜反射消失,下領無偏斜
D.左角膜反射消失,下領向左偏斜
E.左角膜反射存在,下領無偏斜
答案:A
第三節 急性炎癥性脫髓 鞘性多發性神經病
【考綱要求】
1.病因。
2.臨床表現。
3.診斷及鑒別診斷。
4.治療原則及呼吸機麻痹的急救處理。
【考點縱覽】
1.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是以周圍神經和神經根的脫髓鞘及小血管周圍淋巴細胞及巨噬細胞的炎性反應為病理特點的自身免疫病;其發病機制一般認為屬遲發性超敏性自身免疫病。
2.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半數以上其病前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史,表現為四肢對稱性無力伴感覺障礙;腦神經以雙側面神經麻痹常見,可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典型的腦脊液改變是蛋白質含量增高而細胞數正常,稱為蛋白一細胞分離現象;運動神經傳導速度逐漸減慢,潛伏期延長,動作電位幅度下降。
3.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需與急性脊髓灰質炎、重癥肌無力、周期性癱瘓鑒別。
4.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呼吸肌麻痹的處理包括對癥支持和對病因治療兩方面,激素的應用尚有爭議;密切觀察生命體征,保持呼吸道通暢,有應用呼吸機指征時要及早應用呼吸機。
【歷年考題點津】
格林-巴利綜合征的典型臨床表現之一為四肢遠端
A.感覺障礙比運動障礙明顯
B.感覺和運動障礙均十分嚴重
C.僅有感覺障礙
D.疼痛明顯
E.感覺障礙比運動障礙輕
答案:E
第三章 脊髓病變
第一節 脊髓壓迫癥
【考綱要求】
1.常見病因。
2.臨床表現。
3.診斷及鑒別診斷。
【考點縱覽】
1.脊髓壓迫癥是由于椎管內占位性病變而產生脊髓受壓的一大組疾病,病變呈進行性發展,最后導致程度不同的脊髓橫貫性損害和椎管阻塞;脊柱、脊膜、脊髓和神經根病變均可引起脊髓壓迫癥。
2.急性脊髓壓迫癥多數表現為脊髓橫貫性損傷,常伴有脊髓休克;慢性脊髓壓迫癥的癥狀是進行性的,通常分為刺激期、脊髓部分受壓期和脊髓完全橫貫性損害期,可表現為神經根癥狀、感覺障礙、運動障礙、反射異常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注意鑒別髓外壓迫和髓內壓迫。
【歷年考題點津】
女性,35歲。5個月來間歇性胸背劇痛。體檢:右側下肢肌力Ⅳ度伴膝、踝反射亢進,Babinski征陽性。右踝振動覺消失,左胸下痛溫覺消失。余神經系統無異常。胸椎平片無異常。胸段MRI結果見右圖,可能診斷為
A.髓內腫瘤
B.髓外腫瘤
C.脊髓炎
D.脊柱轉移癌
E.脊柱結核
答案:B
試題點評:患者出現間歇性神經根刺激癥狀,胸背劇痛,體檢示右側下肢肌力Ⅳ度伴膝、踝反射亢進,錐體束征陽性,對側胸6下痛溫覺消失,胸段MRI結果示髓外腫瘤的影像特點。
第二節 脊髓炎
【考綱要求】
1.病因。
2.臨床表現。
3.診斷及鑒別診斷。
4.治療。
【考點縱覽】
4.急性脊髓炎是脊髓白質脫髓鞘或壞死所致的急性脊髓橫貫性損害,導致雙下肢或四肢運動、感覺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2.急性脊髓炎的臨床表現:起病急,先有背痛、腹痛或腰部的束帶感,常出現下肢癱,肌張力低,腿反射消失,同時伴傳導束型感覺障礙,4周以后進入恢復期。
3.急性期治療以糖皮質激素為主,維生素B族有助于神經功能恢復;恢復期加強肢體鍛煉,促進肌力恢復。
【歷年考題點津】
1.女性,30歲,2天來進行性雙下肢癱瘓,大小便障礙,體溫正常。胸水平以下深淺感覺喪失和截癱。腦脊液檢查壓力正常,白細胞80×106/L(80個/mm3),淋巴細胞占80%,蛋白輕度增高,最可能的診斷為
A.脊髓出血
B.急性脊髓炎
C.脊髓腫瘤
D.多發性硬化
E.急性硬膜外膿腫
答案:B
試題點評:進行性雙下肢癱瘓,大小便障礙,體溫正常,有病損平面以下深淺感覺喪失和截癱,而腦脊液檢查壓力正常,白細胞80×106/L(80個/mm3),淋巴細胞占80%,蛋白輕度增高,是典型的急性脊髓炎。
2.脊髓灰質炎的癱瘓特點是
A.對稱性遲緩性癱瘓,有感覺障礙
B.對稱性遲緩性癱瘓,無感覺障礙
C.不對稱性遲緩性癱瘓,有感覺障礙
D.不對稱性遲緩性癱瘓,無感覺障礙
E.雙下肢痙攣性癱瘓,無感覺障礙
答案:A
第四章 腦血管疾病
第一節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考綱要求】
1.概念。
2.臨床表現(頸內動脈系統、椎動脈系統)。
3.診斷及鑒別診斷。
4.治療。
【考點縱覽】
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頸內動脈系統、椎動脈系統一過性供血不足,導致供血區的局灶性神經功能障礙,持續數分鐘至1小時,不超過24小時即完全恢復。
2.頸內動脈系統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常見癥狀:對側單肢無力、輕癱,眼動脈交叉癱和Horner征交叉癱為特征性表現。
3.椎動脈系統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常見癥狀:眩暈、平衡失調;跌倒發作、短暫性全面遺忘癥和雙眼視力障礙為特征性表現。
4.治療的目的是消除病因、減少及預防發作。
第二節 腦血栓形成
【考綱要求】
1.常見病因。
2.臨床類型。
3.臨床表現(大腦中動脈系統、椎基底動脈)。
4.診斷及鑒別診斷。
5.急性期治療方法。
【考點縱覽】
1.腦血栓形成的常見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常伴有高血壓。
2.臨床類型可分為完全性卒中、進展性卒中和可逆性缺血性神經功能缺失。
3.大腦中動脈系統主干閉塞表現為三偏癥狀、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及失語或體象障礙。
4.椎基底動脈系統主干閉塞表現為腦干廣泛梗死,出現腦神經、小腦、錐體束癥狀,常因病情危重而死亡。基底動脈綜合征的臨床表現。
5.急性期治療:早期溶栓、抗凝、腦保護治療、降纖治療及支持對癥治療。
第三節 腦栓塞
【考綱要求】
1.病因。
2.臨床表現。
3.治療原則。
【考點縱覽】
1.腦栓塞的病因分三類:心源性、非心源性和來源不明。
2.臨床表現:急驟起病,一般意識清楚,有頸內動脈系統或椎動脈系統的癥狀和體征,腦CT可與腦出血鑒別。
3.治療基本同腦血栓形成。
第四節 腦出血
【考綱要求】
1.常見病因。
2.臨床表現(基底節區出血、小腦出血)。
3.診斷及鑒別診斷。
4.急性期治療方法。
【考點縱覽】
1.常見病因以高血壓合并小動脈硬化最常見。
2.基底節區出血臨床表現:殼核出血表現對側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和同向性偏盲;丘腦出血除可出現殼核出血的臨床表現外,上下肢癱瘓均等,可有特征性的眼征。
3.小腦出血時意識障礙程度較輕,可有眩暈、嘔吐、頭疼和平衡障礙。
4.急性期的治療原則是保持安靜,防止繼續出血,積極抗腦水腫,降顱內壓,調整血壓及防治并發癥。
【歷年考題點津】
1.腦梗死的病因中,最重要的是
A.動脈硬化
B.高血壓
C.動脈壁炎癥
D.真性紅細胞增多癥
E.血高凝狀態
答案:A
2.腦出血最好發的部位是
A.腦葉
B.小腦
C.腦室
D.腦橋
E.基底節區出血
答案:E
3.高血壓病腦出血時,最常見的出血部位是
A.小腦齒狀核
B.小腦皮質
C.橋腦
D.基底節
E.延腦
答案:D
(4~6題共用題干)
男,63歲。晨起床時,發現言語不清,右側肢體不能活動。既往無類似病史。發病后5小時,體檢發現神志清楚,血壓16/10.7kPa(120/80mmHg),失語,右中樞性面癱、舌癱,右上、下肢肌力2級,右半身痛覺減退,顱腦CT未見異常。
4.病變的部位可能是
A.左側大腦前動脈
B.右側大腦前動脈
C.左側大腦中動脈
D.右側大腦中動脈
E.椎-基底動脈
答案:C
試題點評:患者右側中樞性面癱,肌力減退,右半身感覺障礙,提示病變于左側基層節區,為左大腦中動脈供血區域。
5.病變的性質是
A.腦出血
B.腦栓塞
C.腦腫瘤
D.腦血栓形成
E.蛛網膜下腔出血
答案:D
試題點評:CT未見異常,可排除腦出血,病人無房顫等栓子來源,首先考慮血栓形成。
6.應選擇治療方法是
A.調整血壓
B.溶栓治療
C.應用止血劑
D.手術治療
E.腦保護劑
答案:B
7.男,65歲,有高血壓、糖尿病多年。一天前發現左側上、下肢活動受限,吐字不清,神志清楚。無明顯頭痛、嘔吐,檢查發現左側上、下肢肌力3級,左半身痛覺減退,頭顱CT未見異常,臨床上考慮可能性最大的疾病是
A.腦出血
B.腦栓塞
C.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D.蛛網膜下腔出血
E.腦血栓形成
答案:E
試題點評:患者肢體感覺運動障礙持續存在,除外C。頭顱CT未見異常,除外腦出血。無栓子來源,除外B。而D無肢體活動障礙。故選E。
8.內囊出血所致的對側肢體運動障礙(偏癱),主要是損傷了
A.皮質脊髓束
B.皮質紅核束
C.頂枕顳橋束
D.皮質核束
E.額橋束
答案:A
9.顱內壓增高的三大主征是
A.頭痛、視力下降、惡心
B.頭痛、偏癱、抽搐
C.偏癱、偏盲、偏身感覺障礙
D.血壓升高、脈搏變快、呼吸變快
E.頭痛、嘔吐、視神經乳頭水腫
答案:E
10.小腦幕切跡疝最有意義的臨床定位體征是
A.患側肢體活動減少或消失
B.對側腹壁反射消失
C.患側瞳孔散大
D.對側肢體腱反射亢進
E.患側下肢病理反射
答案:C
(11~12題共用備選答案)
A.椎一基底動脈血栓形成
B.大腦前動脈血栓形成
C.大腦中動脈血栓形成
D.蛛網膜下腔出血
E.小腦出血
11.有眩暈、眼震、構音障礙、交叉性癱瘓,見于
答案:A
12.有偏癱、同向性偏盲、偏身感覺障礙,見于
答案:C
13.患兒5歲,陣發性頭痛3個月,因突然劇烈頭痛、反復嘔吐半天急診入院,檢查:神志清醒,雙瞳孔正常,頸項強直,半小時后突然呼吸停止,心跳存在,其診斷是
A.垂體腺瘤
B.急性腦水腫
C.急性腦膜炎
D.枕骨大孔疝
E.小腦幕切跡疝
答案:D
試題點評:患兒最大可能是腦內出血,腦水腫所致枕骨大孔疝形成而壓迫生命中樞。
(14~16題共用題干)
男,56歲的心房顫動患者,突然發生命名困難。2周來共發生過5次,每次持續2~15秒。查體無神經系統異常。腦CT無異常。
14.可能的診斷是
A.腦動脈瘤
B.腦血栓形成
C.腦出血
D.腦血管畸形
E.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試題點評:發作性的運動性失語,均于24小時內緩解,查體無神經系統異常,腦CT無異常,符合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答案:E
15.主要累及的血管是
A.基底動脈系
B.椎動脈系
C.頸內動脈系
D.大腦后動脈
E.大腦前動脈
答案:D
試題點評:該患者病變部位在優勢半球顳中回后部,為大腦后動脈供血區域。
16.最適宜的預防治療是
A.阿司匹林
B.低分子右旋糖酐
C.丙戊酸鈉
D.胞二磷膽堿
E.降纖酶
答案:A
試題點評:血小板抑制劑,如阿司匹林,可減少栓子發生,預防復發。
17.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應用阿司匹林治療的目的是
A.改善神經功能的缺失
B.保護腦細胞
C.增加再灌注
D.預防復發
E.擴張血管
答案:D
18.高血壓病腦出血最常見的部位是
A.豆狀核和丘腦
B.內囊和基底節
C.蛛網膜下腔
D.側腦室
E.大腦髓質
答案:B
(19~21題共用題干)
男性.56歲。高血壓病患者。旅游登山中突然左側肢體發麻、乏力。急送醫院,攝頭顱CT片如下圖。
19.病損部位在
A.左側大腦皮質
B.右側大腦皮質
C.左側基底節區
D.右側基底節區
E.小腦
答案:D
20.CT影像中描述病灶呈
A.高信號區
B.低信號區
C.低密度區
D.高密度區
E.不等密度區
答案:D
21.最可能的診斷是
A.腦出血
B.腦血栓形成
C.蛛網膜下腔出血
D.腦栓塞
E.短暫腦缺血發作
答案:A
試題點評:患者是高血壓病患者,活動中突然左側肢體發麻、乏力,頭顱CT片右側基底節區高密度灶,該例是右側基底節區腦出血。
資料類別 |
07執業醫師各章考點精析第八篇【神經病學】 |
資料格式 |
Word格式 |
資料來源 |
考試吧 (Exam8.com) |
資料下載: |
點擊這里下載>> |
2007年執業醫師、藥師網校新版課程全新推出!
更多資料請訪問:考試吧執業醫師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