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積性瀉藥為非吸收的鹽類和食物性纖維素等物質。
1.硫酸鎂(magnesium sulfate, MgSO4.7H2O)和硫酸鈉(sodium sulfate, Na2SO4.10H2O)也稱鹽類瀉藥。在腸道難以吸收,大量口服形成高滲壓而阻止腸內水分的吸收,擴張腸道,刺激腸壁,促進腸道蠕動。此外鎂鹽還能引起十二指腸分泌縮膽囊素(cholecystokinin),此激素能刺激腸液分泌和蠕動。一般空腹應用,并大量飲水,1~3小時即發生下瀉作用,排出液體性糞便。導瀉作用劇烈,故臨床主要用于排除腸內毒物及某些驅腸蟲藥服后連蟲帶藥一起排出。
口服高濃度硫酸鎂或用導管直接注入十二指腸,因反射性引起總膽管括約肌松弛,膽囊收縮,發生利膽作用。可用于阻塞性黃疸、慢性腫囊炎。
硫酸鎂、硫酸鈉下瀉作用較劇,可引起反射性盆腔充血和失水。月經期、妊娠婦女及老人慎用。
2.乳果糖(lactulose)為半乳糖和果糖的雙糖。它在小腸內不被消化吸收,故能導瀉。未被吸收部分進入結腸后被細菌代謝成乳酸等,進一步提高腸內滲透壓,發生輕瀉作用。
乳果糖還能降低結腸內容物的pH值,降低腸內氨的形成;H+又可與已生成的氨形成銨離子(NH4+)而不被吸收,從而降低血氨。可用于慢性門脈高壓及肝性腦病。應注意因腹瀉而造成水、電解質丟失,可使肝性腦病惡化。
3.食物纖維素包括蔬菜、水果中天然和半合成的多糖及纖維素衍生物如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等不被腸道吸收,增加腸內容積并保持糞便濕軟,有良好通便作用。可防治功能性便秘。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