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總論
1、傳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體、細菌、螺旋體等)和寄生蟲(原蟲和蠕蟲)感染人體后產生的有傳染性的疾病。傳染病均屬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傳染性,故不一定是傳染病。
傳染病屬于感染性疾病。但是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是傳染病。
2、 傳染病感染過程:5種表現
(1)病原體被清除
(2)隱性感染(最重要):又稱亞臨床型感染。是最常見的類型。指有些人感染了傳染病,并不表現出來。它的特點就是機體可以引起特異性的免疫應答,不引起或輕微引起組織損傷。
(3)顯性感染:又稱臨床型感染,是五種過程中發生率最低的。
(4)病原攜帶者:又叫病原攜帶狀態,可以將病原體排出,是許多傳染病的重要傳染源。
(5)潛伏性感染:病原體長期潛伏于機體內不引起顯性感染。只有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時,才引起顯性感染,病原體一般不排出體外,這是與病原攜帶狀態的區別點。
3、傳染病流行的3個基本條件:傳染源、傳播途徑、人群易感性
(1)傳染源 是病原體在體內生長繁殖并將其排出體外的人和動物。可以是患者、隱性感染者、病原攜帶者和受感染的動物。
(2)傳播途徑 是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易感人群的途徑。
1)空氣、飛沫或塵埃等從呼吸道傳播:如非典,流感等
2)水、食物等從消化道傳播(經過糞口傳播的):霍亂、菌痢、甲肝,戊肝等
3)與傳染源直接接觸面受感染的接觸傳染:炭疽、鉤端螺旋體病等
4)通過節肢動物叮咬吸血(媒介昆蟲)傳播:如乙腦、瘧疾等
5)輸血注射乙肝、艾滋病
6)母嬰傳播:艾滋病(3)易感人群 對某一傳染病缺乏特異性免疫的人稱為易感人群。
4、管理傳染源
甲類:鼠疫,霍亂。城鎮在 6小時之內上報,而農村最遲要在 12小時之內上報。
乙類:要在12小時之內上報。
發現暴發、流行,應以最快方式向縣級衛生防疫專業機構報告。
5、切斷傳播途徑,隔離的種類:
① 嚴密隔離:鼠疫,霍亂、狂犬病等
② 呼吸道隔離:非典、流感、麻疹、白喉、百日咳、肺結核等
③ 消化道隔離:傷寒、菌痢、甲肝、戊肝、阿米巴病等
④ 接觸隔離:破傷風、炭疽、梅毒、淋病等
⑤ 昆蟲隔離:乙腦、瘧疾、斑疹傷寒、回歸熱、絲蟲病等
⑥ 保護性隔離:對抵抗力弱的易感者
⑦ 血液-體液隔離:乙肝、丙肝、AIDS、鉤體病。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