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責編:shxfq
看了本文的網友還看了學歷| 高考 中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外語| 四六級 職稱英語 商務英語 公共英語 資格| 公務員 報關員 銀行 證券 司法 導游 教師 計算機| 等考 軟考
工程|一建 二建 造價師 監(jiān)理師 咨詢師 安全師 結構師 估價師 造價員 會計| 會計證 會計職稱 注會 經濟師 稅務師 醫(yī)學| 衛(wèi)生資格 醫(yī)師 藥師 [更多]
體溫在37.3~38℃為低熱,持續(xù)4周以上者稱慢性低熱(長期低熱)。從病因分析,其中40%由感染性疾病引起,57%由非感染性疾病引起,3%原因不明。
病史詢問要點
(1)時間與季節(jié)性:低熱通常多發(fā)生在午后,上午體溫大多正常,或是下午較上午高。若上午體溫較高,下午較低或正常,見于間腦綜合征病人。有些患者低熱有季節(jié)性,出現在夏季,天氣風涼后體溫正常,若每年如此,此為功能性低熱。
(2)低熱前有無高熱癥狀:有些患者先有急性細菌性或病毒性感染伴高熱,經治療感染控制,高熱消退,但出現曠日持久的低熱,此為感染后低熱。在急性咽炎或扁桃體炎后出現低熱,若AS0明顯升高,稱鏈球菌感染后狀態(tài)。
(3)有無牧區(qū)逗留史:在牧區(qū)逗留有牲畜接觸史者,易罹患布氏菌病,本病可表現為長期低熱。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