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產后惡露:
1.虛(補中)氣虛:補氣攝血固沖——補中益氣湯加艾葉、阿膠、益母草
2.熱(保)血熱:養陰清熱止血——保陰煎加益母草、七葉一枝花、貫眾
3.瘀(生)血瘀:活血化瘀止血——生化湯加益母草、炒蒲黃
三十二、缺乳
1.虛(通)氣血虛弱:補氣養血,佐以通乳—— 通乳丹
2.肝(下)肝郁氣滯: 疏肝解郁,通絡下乳——下乳涌泉散
3.痰(蒼)痰濁阻滯:健脾化痰通乳——蒼附導痰湯合漏蘆散
三十三、癥瘕:
1.氣(棱)氣滯血瘀:行氣活血,化瘀消癥——香棱丸或大黃庶蟲丸
2.痰(蒼+桂)痰濕瘀結:化痰除濕,活血消癥——蒼附導痰湯合桂枝茯苓丸
3.熱(大黃)濕熱瘀阻:清熱利濕,化瘀消癥——大黃牡丹湯+木通、茯苓
4.虛(補腎)腎虛血瘀:補腎活血,消癥散結——補腎祛瘀方或益腎調經湯
三十四、急性盆腔:
1.毒(五+大黃)熱毒熾盛:清熱解毒,利濕排膿——五味消毒飲合大黃牡丹湯
2.濕(仙)濕熱瘀結:清熱利濕,化瘀止痛—— 仙方活命飲+苡仁、冬瓜仁
三十五、慢性盆腔:
1.熱(銀)濕熱瘀結:清熱利濕,化瘀止痛——銀甲丸或當歸芍藥散加丹參、毛冬青、忍冬藤、田七片
2.氣(膈)氣滯血瘀:活血化瘀,理氣止痛——膈下逐瘀湯
3.寒(少)寒濕瘀結:祛寒除濕,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湯
4.虛(理)氣虛血瘀:益氣健脾,化瘀散結——理沖湯
三十六、不孕:
1.氣(琉)腎氣虛:補腎益氣,溫養沖任——毓麟珠
2.陽(胞)腎陽虛:溫腎暖宮,調補沖任——溫胞飲或右歸丸
3.陰(種)滋腎養血,調補沖任——養精種玉湯
4.肝(開)肝氣郁結:疏肝解郁,理血調經——開郁種玉湯或百靈調肝湯
5.瘀(少)瘀滯胞宮:逐瘀蕩胞,調經助孕——少腹逐瘀湯或膈下逐瘀湯
6.痰(蒼)痰濕內阻:燥濕化痰,行滯調經——蒼附導痰丸
三十七、陰癢:
1.虛(知)肝腎陰虛:滋陰補腎,清肝止癢——知柏地黃湯加當歸、梔子、白鮮皮
2.濕(龍)肝經濕熱:清熱利濕,殺蟲止癢——龍膽瀉肝湯或萆薢滲濕湯,外用蛇床子散
三十八、陰瘡
1.熱(龍)熱毒證:清熱利濕,解毒消瘡——龍膽瀉肝湯
2.寒(陽)寒濕證:溫經散寒,除濕消瘡——陽和湯或托里消毒散
三十九、子宮脫垂:
1.氣(補中)氣虛:補中益氣,升陽舉陷——補中益氣湯加金櫻子、杜仲、續斷
2.腎(大補)腎虛:補腎固脫,益氣升提——大補元煎加黃芪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