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來源于考生回憶~
1.二度菌群失調時,正常菌群比例失調處于相持狀態,不易恢復,不屬于此類失調的疾病是(大葉性肺炎)。
【解析】二度失調多表現為慢性腹瀉、腸功能紊亂及慢性咽喉炎、口腔炎、陰道炎等。
2.不屬于抗感染藥物作用機制的是(細菌缺乏藥物的靶位點 )。
【解析】抗菌藥物的作用機制:干擾細菌細胞壁合成、損傷細胞膜、影響細菌蛋白質的合成、抑制細菌核酸的合成。
3.不屬于洗手指征的是(接觸血液、體液和被污染物品前 )。
【解析】洗手和對衛生手消毒的指征:①直接接觸每一個病人前后,從同一病人身體的污染位移動到清潔部位時;②接觸病人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前后,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傷口敷料等之后;③穿脫隔離衣前后,摘手套后;④進行無菌操作、接觸清潔、無菌物品之前;⑤接觸病人周圍環境及物品后;⑥處理藥物或配餐前。
4.某三甲醫院將護理業務技術管理分為若干項目,逐項進行循環管理的管理模式是(定項循環管理 )。
【解析】醫院將護理業務技術管理分為若干項目,逐項進行循環管理的管理模式是定項循環管理。
5.不屬于人類本能行為的是(勞動 )。
【解析】人類的本能行為由人的生物性所決定,是人類的最基本行為,如攝食行為、性行為、躲避行為、睡眠等。
6.醫院感染監測的類型分為(全面綜合性監測和目標性監測)。
【解析】醫院感染監測可分為綜合性監測和目標監測兩大類。
7.根據格林模式,確定疾病在人群、時間、地點方面的特點,屬于(流行病學診斷 )。
【解析】根據格林模式,健康教育診斷主要從社會、流行病學、行為、環境、教育和管理與政策六個方面進行。流行病學診斷要描述人群的軀體健康問題、心理健康問題、社會健康問題以及相對應的各種危險因素的發生率、頻率、強度等。
8.患者男,25歲。發熱、腹瀉,診斷為細菌性痢疾。護士對其進行護理的過程中,錯誤的是(每接觸一個患者應更換一副手套 )。
【解析】脫去手套后應及時洗手,故B選項錯誤。
9.患者男,35歲。發熱、骨關節酸痛3天后出現全身斑丘疹,呈對稱分布,無疼痛及瘙癢感。追問病史數月前曾有不潔性行為,與該病有關的流行病學及消毒處置方法不正確的是(病原體對外界環境抵抗力強,離體后可存活2~3h)。
【解析】患者有不潔性行為,發熱、骨關節酸痛3天后出現全身斑丘疹,呈對稱分布,無疼痛及瘙癢感。考慮為梅毒。梅毒的病原體為蒼白螺旋體,對外界環境抵抗力弱。離體后,一般1~2小時死亡。
10.管理的職能不包括(公益)。
【解析】管理的職能包括計劃職能、組織職能、人力資源管理、領導職能、控制職能。
11.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包括(普及一般衛生知識)。
【解析】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12.某科室擬對專科疾病護理常規進行修訂,修訂時應遵循的原則不包括(經濟性 )。
【解析】專科疾病護理技術常規是實施專科疾病護理的依據,制定時應遵循以下原則:科學性和先進性、適應性和可行性、以病人為中心。
13.2017~2019年,某醫院院內壓力性損傷發生率均低于目標值0.53%,因此護理部在制定2020年護理質量管理計劃時,將院內壓力性損傷發生率目標值調整為0.12%。該行為遵循了制定護理質量標準原則的(可行性原則 )。
【解析】可行性原則:從臨床護理實踐出發,掌握醫院目前護理質量水平與國內外護理質量水平的差距,根據現有的護士、技術、設備、物資、時間、任務等條件,制定切實可行的護理質量標準和具體指標。
14.某供應室護士負責對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的滅菌效果進行監測和記錄。護士采取的措施是(每天滅菌前進行B-D測試 )。
【解析】預真空(包括脈動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每日開始滅菌前進行B-D測試,B-D測試合格后,滅菌器方可使用,B-D測試失敗,應及時查找原因進行改進,監測合格后,滅菌器方可使用。
15.戊肝的傳播途徑是(糞-口傳播 )。
【解析】戊肝的傳播途徑以糞-口傳播為主。
16.醫院感染監測中,醫院感染患病率是指(一定時期內,住院患者中實際感染例數所占的比例)。
【解析】醫院感染患病率又稱醫院感染現患率,是指在一定的時間或時期內,在一定的危險人群(住院病例)中實際感染(新、老醫院感染)例數所占的百分比。
17.關于炭疽的清毒方法,敘述錯誤的是(炭疽桿菌的消毒可以使用中低效消毒劑)。
【解析】炭疽桿菌可形成芽孢,故在消毒中不得使用中、低效消毒劑。
18.某科室新任護士長在撰寫年度工作計劃時列出擬加強環節質量管理,其環節管理目標如下,其中不正確的是(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
【解析】臨床護理活動環節質量評價常用評價指標:①護理技術操作合格率;②基礎護理合格率;③特護、一級護理合格率;④各種護理表格書寫合格率;⑤一人一針一管執行率;⑥常規器械消毒滅菌合格率。
19.健康傳播效果中的最低層次為(知曉健康信息)。
【解析】健康傳播效果中的最低層次為知曉健康信息。
20.某三甲醫院為了提升護理安全文化,護理部組織護士長和科室安全員圍繞“如何預防老人意外跌倒”展開討論,暢所欲言,集思廣益。該決策方法屬于(德爾菲法 )。
【解析】德爾菲法又稱專家意見法,該法要求參加決策的成員都是專家或內行。本題決策方法屬于德爾菲法。
21.某市衛生行政部門領導在通報由于某急性呼吸道對吸道傳染病而感染的醫護人員的情況時,一直面帶微笑。造成了與會人員的不解,這是溝通發送者障礙中的(言行不當,導致信息理解錯誤 )。
【解析】言行不當,導致信息理解錯誤:當我們使用語言和肢體語言(如手勢、表情、體態等)表達同樣的信息時,一定要相互協調,否則會使人感到困惑不解。
22.患者男,35歲。開放性肺結核,經治療后出院。可浸泡的物品,消毒方法正確的是(采用2000mg/L的有效氯溶液浸泡30分鐘以上 )。
【解析】對經血傳播病原體、分枝桿菌和細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50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鐘。
23.某醫院因業務發展,院區擴大,新院區90%護士為低年資護士,護理部為提高患者滿意度,提出“一年內使全體護士穿刺成功率達95%以上”的目標,這屬于目標管理基本程序中什么階段(計劃階段 )。
【解析】目標管理的基本程序-計劃階段:確定下級和個人的分目標:在制訂分目標時應注意:①由責任人參與協商分解組織目標,以明確確定和認可個人的職責;②目標應具體、可測量、有時間規定,便于考核;③目標方向正確,目標值恰當,既切合實際又有挑戰性。
24.患者男,27歲。在田間務農時,腳踝皮膚被劃傷,被老鼠的排泄物污染,3天后出現畏寒、發熱及頭痛、腰痛、眼眶痛的癥狀,體溫39.2℃,伴有少尿,考慮為流行性出血熱。此疾病的傳播途徑為(生物媒介傳播)。
【解析】流行性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傳染病,鼠為主要傳染源,屬于病毒出血熱中的腎綜合征出血熱。本題患者在田間務農時,腳踝皮膚被劃傷,被老鼠的排泄物污染,傳播途徑屬于生物媒介傳播。
25.群體傳播是(組織以外的小群體的傳播活動 )。
【解析】群體傳播是指組織以外的小群體(非組織群體)的傳播活動。
26.適用于收集簡明的事實性資料的提問方式為(封閉式提問)。
【解析】封閉式提問的問題比較具體,對方用簡短、確切的語言即可做出回答,如“是”或“不是”,“好”或“不好”,“五年”“40歲”等。適用于收集簡明的事實性資料。
27.自我傳播是(個體接受外界信息后,在頭腦中進行信息加工處理的)。
【解析】自我傳播又稱人內傳播,是指個體接受外界信息后,在頭腦中進行信息加工處理的過程。
28.為確保效果,小組討論的人數、時間最好分別為(6~10人,1小時左右)。
【解析】小組討論的人數一般以6~10人為宜。討論時間一般掌握在1小時左右。
29.護理部在實施護理目標管理過程中,與護士長充分討論研究,在護理部總體目標指導下。制訂病區、特殊科室管理目標,護理部在目標實施過程中不正確的是(積極參與科室目標的具體過程)。
【解析】各科室護士長、病房護士長及全體護士共同商定,根據總目標制訂科室和個人目標,明確責任范圍,完成期限及獎懲措施等。本題題干為護理部,故僅需制定總目標即可,無需參與目標制定的具體過程。
30.屬于同期控制的是(高危壓力性損傷預防措施執行率)。
【解析】同期控制又稱為過程控制、環節質量控制,其糾正措施是在計劃執行的過程中。護理管理者通過現場監督檢查、指導和控制下屬人員的活動,對執行計劃的各個環節質量進行控制,當發現不符合標準的偏差時立即采取糾正措施。
31.正常情況下正常菌群可存留在機體的腔道是(腸道)。
【解析】在人體的皮膚、黏膜與外界相通的各種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腸道、生殖泌尿道)等部位,均存在著對人體無害的龐大的微生物群,包括大量停留在機體中的常居菌(正常菌群)和暫居菌(過路菌)。正常菌群絕大部分是厭氧菌,它們在人體特定部位定植。結合本題正常菌群可存留在機體的腔道是腸道。
32.進行化學消毒時,正確的防護措施是(注意環境通風及戴手套)。
【解析】在進行化學消毒時,應注意通風及戴手套,消毒器必須加蓋,防止環境污染帶來的危害。
33.結核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飛沫)。
【解析】結核病的傳染源主要為排菌的結核病人。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等傳播,以呼吸道傳播最為常見。
34.醫院兒科10日內共收住患兒40例,其中新生兒病房10例,有2例發生輪狀病毒感染,則新生兒輪狀病毒感染的罹患率為(20% )。
【解析】醫院感染罹患率=觀察期間醫院感染病例數/觀察期間同期暴露于危險因素的人群人數×100%,代入本題(2/10)×100%=20%。
35.下消化道細菌向上消化道轉移屬于(橫向轉移 )。
【解析】橫向轉移:如從下消化道向上消化道轉移,從上呼吸道向下呼吸道轉移。
36.皮膚及黏膜表層的細菌向深層轉移屬于( 縱向轉移)。
【解析】縱向轉移表現為從皮膚及黏膜表層的細菌向深層轉移,從腸道向腹腔轉移,經血循環或淋巴循環向遠處轉移。
37.領導者有權確定組織目標和實現目標的途徑,屬于領導權力中的(決策權 )。
【解析】決策權就是行動的選擇權。領導者有權確定組織目標和實現目標的途徑。
38.選擇抗感染藥物的最佳依據是(細菌藥敏試驗加藥物代謝動力學特征 )。
【解析】根據病原菌種類及藥敏結果選用抗菌藥物。
39.健康教育對象包括(全體人群 )。
【解析】健康教育對象包括全體人群。
40.霉菌感染最佳口腔護理溶液是(2%碳酸氫鈉 )。
【解析】霉菌屬于真菌,故其最佳口服護理溶液是2%碳酸氫鈉。
41.丙肝的主要傳播途徑為(血液傳播 )。
【解析】丙肝主要經血液傳播(輸血、血制品、注射、針刺傷等)造成傳播。
42.胃切除術后可以確診為手術部位感染的時間(1個月 )。
【解析】深部切口感染指無植入物的手術于手術后30天內,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臟瓣膜、人造血管、機械心臟、人工關節等)的手術于手術后90天內,患者發生的與手術有關并涉及切口深部軟組織(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
43.以下屬于污染區的是(辦理出入院處 )。
【解析】污染區指進行傳染病診治的病區中傳染病病人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接受診療的區域,包括被其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暫存和處理的場所,如病室、處置室、污物間以及病人入院、出院處理室等。
44.【題干】醫務人員違反法律法規造成患者死亡屬于(一級醫療事故 )。
【解析】一級醫療事故:造成病人死亡、重度殘疾的。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