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感染性喉炎以犬吠樣咳嗽、聲音嘶啞、喉鳴、吸氣性呼吸困難為特征。
2.喉梗阻分為4度:I度:安靜時無癥狀,肺部聽診呼吸音清晰,心率無改變;Ⅱ度:安靜時有喉鳴和吸氣性呼吸困難,肺部聽診可聞喉傳導音或管狀呼吸音心率增快(120-140 次/分);Ⅲ度:出現煩 躁不安,口唇及指(趾)發紺,雙眼圓瞪,驚恐狀,肺部聽診呼吸音明顯減弱,心率快(140-160次/分);V度:患兒呈衰竭狀態,昏迷或昏睡、抽搐,三凹征不明顯,肺部呼吸音幾乎消失,心音低鈍,心律不齊。
3.若肺炎患兒出現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呼吸加快(>60次/分)、心率增快(>160-180次/分)、出現心音低鈍或奔馬律、肝臟短期內迅速增大時,應考慮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若患兒突然口吐粉紅色泡沫痰,應考慮肺水腫,可給患兒吸入經20%-30%酒精濕化的氧氣間歇吸入,每次吸入不宜超過20分鐘。
4.重癥肺炎除呼吸系統癥狀和全身中毒癥狀外,常有循環(心肌炎,心力衰竭)、神經(腦水腫、中毒性腦病)和消化系統(食欲減退、嘔吐或腹瀉)受累的表現。
5.治療肺炎的使用原則為早期、聯合、足量、足療程;用藥時間應持續至體溫正常后5-7天,臨床癥狀消失后3天。
6.肺炎患兒一般采用鼻導管給氧,氧流量為0.5-1L/min, 氧濃度不超過40%,缺氧明顯者可用面罩給氧,氧流量為2-4L/min,氧濃度50%-60%。
7.常見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VSD)動脈導管未閉、法洛四聯癥。
8.法洛四聯癥四種病理改變以肺動脈狹窄(最多見為漏斗部狹窄)、膜部室間隔缺損、主動脈騎跨和右心室肥厚,肺動脈狹窄為主要畸形。
9.病毒性心肌炎常見的病原體為柯薩奇病毒B組,急性期 需臥床休息至熱退后3-4周,休息不得少于6個月,恢復期應限制活動至少3個月。
10.缺鐵性貧血:少數有異食癖,神經系統可出現萎靡不振或煩躁不安、注意力不易集中。
11.巨幼細胞性貧血:神經精神癥狀主要是表情呆滯、對周圍反應遲鈍。
12.缺鐵性貧血者補鐵應注意:1、兩餐之間服用;2、與稀鹽酸和(或)維生素、果糖等同服,忌與茶、咖啡、牛乳等同服;3、深部肌內注射鐵劑;4、療效判斷:用藥2-3天后,網織紅細胞開始上升5-7天達高峰。一般在血紅蛋白恢復正常后再繼續用藥8周以增加鐵儲存。
13.急性腎小球腎炎最常見的病因是A組β溶血性鏈球菌,典型表現為血尿、水腫(非凹陷性)、高血壓。若血壓持續升高、舒張壓高于 90mmHg(12.0kPa)時應給予降壓藥,首選硝苯地平口服。如有高血壓腦病時,應首選硝普鈉。
14.急性腎小球腎炎一般起病2周內應臥床休息,待水腫消退、血壓降至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后,可下床輕微活動;血沉正?缮蠈W,但仍需避免體育活動;Addis計數正常后恢復正常生活。
15.急性顱內壓增高上視丘受壓可產生上視受累(落日眼), 眼底檢查可見視乳頭水腫。降低顱壓首選20%甘露醇,重癥或腦疝者可合并使用利尿劑,首選呋塞米(速尿)。
16.腦膜刺激征(頸強直,克氏征、布魯津斯基征)陽性是結腦最主要和常見的體征。
17.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炎臨床以急性對稱性弛緩性肢體癱瘓,伴有周圍性感覺障礙為主要特征,少數患兒死于急性呼吸肌麻痹,蛋白細胞分離現象為本病的特征。
18.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全身型典型癥狀為發熱和皮疹,發熱呈弛張熱;多關節型特征是進行性多發性關節炎;少關節型常侵犯單個或4個以內的關節。
19.過敏性紫癜(毛細血管變態反應性炎癥)臨床表現:首發癥狀為皮膚紫癜,可分為“腹型”(惡心嘔吐、便血),“關節型”(關節疼 痛及腫脹),“腎型”(尿、蛋白尿及管型),約半數患兒的毛細血管脆性試驗陽性。
20.21-三體綜合征(簡稱唐氏綜合征)的臨床特點是智能低下、愚笨面容及身體發育遲緩。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