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1】
兒科護理學的研究范圍包括小兒生長發育、兒童保健、疾病預防,臨床疾病護理。
【考點2】
兒科護士應當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多學科知識。
【考點3】
兒科護士的角色包括直接護理者、患兒的代言人、康復與預防的指導者,合作與協調者。
【考點4】
我國現代兒科護理的基本模式是整體護理。
【考點5】
護理嬰兒常用的心理溝通方式是摟抱與撫摸。
【考點6】
一般1個月內的新生兒,家庭訪視的次數是4次。
【考點7】
新生兒前囟處的鱗狀污垢可涂消毒植物油。
【考點8】
兒科就診的年齡范圍是初生-14歲。
【考點9】
國內普遍采用的圍生期定義是妊娠晚期、分娩過程、新生兒早期。
【考點10】
新生兒期是指胄出生臍帶結扎起到剛滿28天為止。
【考點1 1】
小兒生長發育的最快時期是嬰兒期。小兒最易發生意外事故的年齡期是幼兒期。
【考點12】
青春期的特點是生長發育再次加速,生殖器官迅速發育趨向成熟。
【考點13】
小兒生長發育的一般規律由上至下,由近到遠,由粗到細,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出生后小兒發育最晚的系統為生殖系統。
【考點14】
體重的第一個增長高峰是生后前3個月。
【考點15】
上部量和下部量相等,中點恰在恥骨聯合上緣的年齡是12歲。
【考點16】
2—l2歲身長(高)的估算公式:身高(cm)=年齡×7 +70( cm)。2歲至青春期前:體重(kg)=年齡×2 +8( kg)。
【考點17】
7-9個月小兒聽感知發育應是區別語言意義。語言準備階段是初生-9個月。語言理解階段是9 -10個月。語言表達階段是2-6歲。
【考點18】
小兒脊柱的自然彎曲全部出現的時間為生后12個月。
【考點19】
乳牙全部出齊不晚于2.5歲。
【考點20】
小兒先能抬頭后能坐,之后能走遵循的發育順序是由上到下的順序。
【考點21】
正常小兒2周歲時,體重約為出生體重的4倍。小兒胸圍與頭圍大致相等的時間為12個月。小兒前囟閉合的時間為1—1.5歲。
【考點22】
小兒味覺發育的關鍵時期為4-5個月。
【考點23】
出生時就存在且永不消失的反射是吞咽反射。
【考點24】
小兒能較好控制自己注意力的階段為5—6歲。
【考點25】
前囟遲閉多見于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
【考點26】
15個月的小兒完全用牛奶喂養,很可能引起缺鐵性貧血。
【考點27】
全脂奶粉稀釋成鮮牛奶按容量和重量計算分別是1:4和1:80
【考點28】
骨齡超前的疾病為中樞性性早熟。
【考點29】
2歲以上兒童膳食中蛋白質、脂肪和糖類化合物所供給能量各占總能量的比例為12% -15%,35%-50%,50% -60%o
【考點30】
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品。嬰兒在出生后1小時內應開始按需哺喂母乳。
【考點31】
哺乳后發生嗆咳,此時應首先采取豎著抱起并拍背。
【考點32】
新生兒和小嬰兒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的好發體位為俯臥位。
【考點33】
正常足月兒開奶的時間是生后0.5小時。正常小兒出生時胃容量是30 -60ml。足月產,日齡3天,家長發現其乳腺腫大,應采取的護理措施是無需處理,告知家長正確認識。
【考點34】
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的時期是新生兒期,鑒別危險能力差的時期是幼兒期,急性腎炎等免疫反應性疾病開始增多的時期是學齡前期。
【考點35】
新生兒胃一食管反流最常見的癥狀為反復溢乳。
【考點36】
小兒每日需要或消耗的總能量:嬰兒每日為11Okcal/kg(460kJ/kg),以后每增加3歲約減去10kcal/kg(42kJ/kg),15歲時為60kcal/kg( 250kJ/kg)。
【考點37】
引起新生兒破傷風的細菌侵入部位是臍部。新生兒破傷風控制驚厥應首選地西泮。
【考點38】
新生兒黃疸于生后24小時內出現者首先考慮新生兒溶血癥。
【考點39】
新生兒顱內出血,預后較好的是考慮蛛網膜下隙出血。新生兒顱內出血時患兒的體位應是抬高頭及肩。
【考點40】
新生兒敗血癥最多見的感染途徑是臍部感染。敗血癥患兒施行靜脈輸液時應強調注意保護和合理使用靜脈。新生兒敗血癥體溫過高時應調節室內溫度,松解包被。
【考點41】
新生兒窒息的復蘇措施應首選清除呼吸道黏液。
【考點42】
早期新生兒低血鈣常發生在出生48小時內。
【考點43】
新生兒肺透明膜病出現呼吸困難的時間一般為生后6小時內。新生兒肺透明膜病患兒使用表面活性物質時正確的體位是平臥一左側臥一右側臥一再平臥。
【考點44】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出現驚厥時首選苯巴比妥鈉。
【考點45】
應用地西泮及苯巴比妥后最應注意的是呼吸抑制。
【考點46】
新生兒腦膜炎的表現是不吃、不哭、反應差、哭聲單調、面色發灰、腦脊液外觀渾濁。
【考點47】
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表現是不吃、不哭、反應差、哭聲尖、陣發青紫、腦脊液外觀紅。新生兒敗血癥的表現是不吃、不哭、反應差、哭聲低弱、面色青灰、腦脊液外觀清。
【考點48】
要兒添加輔食應從4-5個月開始。
【考點49】
嬰兒每日每千克需要熱量約為460kJ。
【考點50】
6個月嬰兒人工喂養宜選的主食是鮮牛奶與米粉各半。
【考點51】
嬰幼兒營養不良的最常見病因是喂養不當。
【考點52】
嬰兒佝僂病的主要病因是維生素D缺乏。母乳喂養兒患佝僂病較人工喂養兒少的原因是因為母乳鈣磷比例合適。4個月的佝僂病患兒可有的表現是
顱骨軟化。
【考點53】
佝僂病初期血清鈣正常,血磷偏低,堿性磷酸酶增高。佝僂病激期血清鈣磷降低,長骨干骺端臨時鈣化帶消失。佝僂病恢復期血清鈣磷趨向正常,長骨鈣化帶重新出現。佝僂病后遺癥期血清鈣、磷、堿性磷酸酶均正常。
【考點54】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可分為四期:初期、激期、恢復期和后遺癥期。
【考點55】
嬰幼兒營養不良時檢測皮下脂肪厚度最常用的部位是腹部臍旁乳頭線上。
【考點56】
營養不良的最初癥狀是體重不增或減輕。
【考點57】
小兒腹部皮下脂肪0. 3cm,可判斷為Ⅱ度營養不良。營養不良小兒突然發生面色蒼白、意識不清、脈搏減慢、呼吸暫停等,應首先考慮低血糖癥。
【考點58】
嬰兒手足搐搦癥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喉痙攣。嬰兒手足搐搦癥的緊急處理是肌內注射苯巴比妥鈉后靜脈補鈣。
【考點59】
胎兒血液循環是胎兒左右心室均向全身供血。胎兒缺氧早期的表現為胎動增加。
【考點60】
早產兒指28周<胎齡<37周的活產嬰兒。早產兒足底紋理少。早產兒有呼吸暫停,主要是因為呼吸中樞相對不成熟。早產兒的喂養方法是可先喂10%的葡萄糖水。極低出生體重兒是指出生1小時內體重不足1500g。
【考點61】
小于胎齡兒的定義是出生體重在同胎齡平均體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
嬰兒。
【考點62】
早產兒首要的護理措施是保暖。早產兒與低體重兒需進暖箱時應穿單衣、包尿布。預防早產兒感染的護理措施中最重要的是強化洗手。
【考點63】
中性溫度是指環境溫度。正常新生兒出生第一天應處于的最適宜中性溫度是34℃。新生兒體溫調節的特點是以棕色脂肪化學產熱為主。
【考點64】
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出現皮膚硬腫,首先出現在小腿。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的首要護理診斷是體溫過低。輕度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的首要護理措施是12小時內復溫。
【考點65】
輕癥新生兒硬腫癥的最主要治療是逐漸復溫。放入比其體溫高1-2℃的暖箱中,每小時提高0.5 -1℃。
【考點66】
患兒使用約束法的目的是確保患兒的安全,防止意外發生。
【考點67】
生理性黃疸多于生后第2-3天出現,約2周左右消退。為防止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生核黃疸,最為有效的方法是藍光照射。生后15小時出現黃疸,且進行性加重,膽紅素15 mg/dl。應立即給予的處理是即行藍光照射治療。
【考點68】
藍光療法光療前清潔、消毒光療箱;調節箱溫至30 - 32℃,濕度50% -65%;給患兒戴黑色眼罩,保護視網膜;采用單面照射時,患兒應每2小時更換體位1次。藍光照射時燈管距患兒皮膚的距離是30-50cm。
【考點69】
母體的免疫球蛋白能通過胎盤轉移給胎兒的是IgG。
【考點70】
保護易感人群最重要的免疫措施是接種疫苗、菌苗、類毒素。
【考點71】
接種卡介苗,使機體獲得對結核病的免疫力主要是通過使淋巴細胞致敏。
【考點72】
易感人群接觸麻疹患者后給予免疫血清球蛋白的最佳時間是接觸患者5天內。未接種過麻疹疫苗,2天前接觸過麻疹患者,需采取的措施是立即注射免疫血清球蛋白。
【考點73】
經蟲媒傳播的傳染病是流行性乙型腦炎。
【考點74】
按國家規定乙類傳染病上報時間為城鎮12小時內,農村不能超過24小時。
【考點75】
熟悉各種傳染病的潛伏期最重要的意義是確定檢疫期。
【考點76】
麻疹的主要傳播方式飛沫傳播。水痘的主要傳播方式是飛沫傳播。
【考點77】
接觸麻疹患兒,給予免疫血清球蛋白注射,小兒應觀察14天。
【考點78】
麻疹前驅期最有診斷價值的臨床表現為頰黏膜Koplik斑。麻疹傳染性最強的時期是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麻疹最常見的并發癥是支氣管炎及肺炎。麻疹并發肺炎時應隔離至出疹后10天。接觸麻疹患兒的檢疫期是21天。
【考點79】
水痘皮疹的分布特點是分批出現,向心性分布。水痘的傳染源是水痘患者。對水痘患者.密切接觸者應嚴密觀察21天。
【考點80】
中毒型細菌性痢疾早期診斷主要靠糞便培養。
【考點81】
流行性腮腺炎的好發年齡是5 -14歲。流行性腮腺炎傳染期從癥狀出現前6天到出現癥狀后9天。腮腺炎病毒屬于副黏液病毒。
【考點82】
腮腺腫大患者,外周血檢查基本正常,還應優先進行的檢查是血及尿淀粉酶檢查。
【考點83】
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治療是對癥治療。
【考點84】
先天性巨結腸的遺傳是多基因遺傳。
【考點85】
小兒時期患結核病最為常見的是原發型肺結核。小兒初次感染結核桿菌至產生變態反應的時間是4-8周。結核菌素接種后,觀察結果的時間是48 -72小時。發現活動性肺結核意義最大的是紅細胞沉降率增快。
【考點86】
PPD做皮試,在48 -72小時之間觀察結果,硬結直徑5—9mm,PPD試驗(+)。硬結直徑10-19mm,PPD試驗(++)。硬結直徑> 20mm,PPD試驗(+++)。
【考點87】
診斷結核性腦膜炎的可靠依據是腦脊液中發現抗酸桿菌。結核性腦膜炎腦脊液檢查的結果為糖與氯化物均降低。
【考點8】
治療小兒結核病,選用的標準療法是異煙肼+利福平和(或)乙胺丁醇,療程在9 -12個月。
【考點89】
小兒最常見的寄生蟲病是蛔蟲病。蛔蟲的感染途徑是經口吞人感染期蟲卵。預防蛔蟲病最重要的措施是飯前洗手。
【考點90】
蛔蟲對人體的嚴重危害是由于成蟲的鉆孔習性。蛔蟲病最常見的并發癥是膽道蛔蟲癥。腸蛔蟲病的臨床特征是陣發性腹痛、嘔吐。膽道蛔蟲癥的臨床表現特點是腹部絞痛,屈體彎腰。膽道蛔蟲癥,其確診的檢查方法是膽道B超檢查。
【考點91】
蟯蟲蟲卵從接觸空氣到成為感染性蟲卵的時間為6小時。蟯蟲感染性蟲卵若被吞食,在腸道內發育為成蟲,成蟲的壽命不超過2個月。蟯蟲患兒可引起潛在的并發癥是尿道炎。
【考點92】
嬰幼兒時期的小兒最常見的中毒形式是經消化道吸收。
【考點93】 .
一氧化碳中毒的機制是抑制血紅蛋白的攜氧能力。
【考點94】
亞硝酸鹽中毒的特效解毒劑為亞甲藍。
【考點95】
兒童溺水,救起后現場口對口人工呼吸,此時吸入的氧濃度為<18%。
【考點96】
小兒肺炎引起全身各系統病理變化的關鍵是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考點97】
小兒毛細支氣管炎的主要病原體為呼吸道合胞病毒。
【考點98】
皰疹性咽峽炎的病原體是柯薩奇A組病毒。
【考點99】
新生兒肺炎早期最主要臨床特點是反應差,口吐泡沫。支氣管肺炎肺部聽診多為雙肺底細濕性啰音。毛細支氣管炎肺部聽診多為雙肺哮鳴音及細濕性啰音。急性支氣管炎的主要表現是發熱、咳嗽,肺部聞及不固定干濕性啰音。
【考點10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表現是發熱、咳嗽,肺部聽診正常。預防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措施是加強體格鍛煉。當體溫超過38.5℃時給予物理降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