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七上)
()尊重他人的前提是認識到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
()平等是指人與人之間在人格和法律上的平等。
、公平(八下)
()公平的含義: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公平是人類不懈的追求。
()公平待人有什么意義?
對社會而言,公正平等地對待社會每一位成員是社會的責任;
對個人而言,公正平等地對待周圍的人才能贏得別人的信賴與尊重。
()建立公平的關鍵是:把獲得地位和財產的機會平等、公正地擺在絕大多數人面前。一個社會中得到的公平、平等機會的成員越多,這個社會就越合理。
()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公平意識?
我們追求公平,要求社會與他人公平地對待自己,享受自己應有的權利,這是應該的。同時,我們也要公平地對待別人。
、如何珍視集體團結?(七上)
()發揮集體的力量,必須有共同的目標。
()發揮集體的力量,必須有共同的行動。集體需要它的成員之間的團結合作,每個成員都應該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各盡所能發揮所長,為集體做貢獻。
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能戰勝任何艱難險阻,順利到達理想的彼岸。
、合作和集體團結(九年級)
()合作的價值(或意義和作用):
①合作可以使人們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增強團結;
②合作可以揚長避短;
③合作可以互惠互利,共享成果。
()在中國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原因:我國的集體、國家和個人意義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國家能夠把人民的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和整體利益結合起來,集中力量辦大事。
、依法進行自我保護(七下)
其基本要求:
()要求在面臨險境、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冷靜、沉著、機智,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最佳方法,以保護生命為第一原則。
()合法權利受到侵犯,忍讓與報復都不可取,要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未成年人進行自我保護的時候,不得以自我保護為借口,損害國家、社會、集體利益以及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樹立法治觀念(九年級)
青少年要勇于維權,其維權方法有: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害時,既不能忍氣吞聲、息事寧人,也不能采用非法手段進行報復。要敢于挺身而出、尋求法律的保護,依靠法律阻止和制裁非法行為。
、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八下)
為什么要堅持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和創新是增強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是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強大動力。
()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決定著各國在全球政治、經濟舞臺上的地位和尊嚴。
()實施該戰略能縮短我國與發達國家在科技發展上的差距,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
()我國的國情決定要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
、創新(九年級)
創新的意義
()創新是戰勝困難和挫折的必由之路(這是創新對個人的意義);
()創新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內容,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全社會、全民族的創造精神和能力,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分別是創新對國家、民族的意義)
、保護環境(八下)
()依法保護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第一,面對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國情,我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第二,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科學發展觀(九年級)
基本內涵是以人為本,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促使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城鄉、區域之間協調發展,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