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劑水在此反應中作為反應物將被消耗,而原溶液是20℃的飽和澄清石灰水,溶劑因發生化學反應而減少的同時也造成了溶質的析出。另外氧化鈣在與水反應的過程中會放出熱量使溶液的溫度升高,根據溶解度曲線我們可以得知熟石灰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加入氧化鈣所放出的熱量造成了20℃的飽和澄清石灰水中溶質的溶解度減小,同樣會析出溶質。在這雙重作用下造成了原溶液的溶劑減少、溫度升高、溶解度降低、溶質析出這些現象。因此當溶液的溫度未冷卻到20℃時,溶液仍然是飽和溶液,A項正確。但由于溶解度的降低相同質量的溶劑中溶解的溶質減少,溶質質量分數減小,故B項錯誤。而當溶液溫度恢復到20℃時,由溫度升高溶解度降低所析出的溶質可以再溶解到溶液中,而因發生化學反應消耗溶劑造成析出的那一部分溶質卻無法再溶解到溶液中了,因此溫度恢復后的溶液質量比甲溶液小,C項正確;謴蜏囟群,所得的溶液仍然是20℃的飽和溶液,因此和甲溶液的質量分數是相等的,D項正確。
考點4:溶解度曲線的分析
(2008年宜昌市)下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據圖回答
(1)t1℃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填寫序號,下同)。
(2)t1℃時,30gA物質加入到50g水中不斷攪拌形成的溶液質量是____g。
(3)將t1℃時A、B、C三種物質飽和溶液的溫度升高到t2℃時,三種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_____。
解析:通過對圖像的分析我們知道,在t1℃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B、C、A。在t1℃時A物質的溶解度為3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A物質而達到飽和,此時向50g水中加入30gA物質,根據溶解度得出最多只能溶解15gA物質。因此此時溶液的質量為15g+50g=65g。通過圖像我們知道,在t1℃時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含溶質由多到少為B、C、A,升高到t2℃時B物質的溶解度增大,不會造成溶質的減少。C物質的溶解度降低造成溶質的減少。A物質的溶解雖然升高但是溶質始終沒有增加,因此所含溶質還是最少的。故在t2℃時三種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為B、C、A。
考點5:溶液配置、物質分離提純的實驗設計
(2008年攀枝花市)欲將粗鹽提純并用所得精鹽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粗鹽過濾時,用玻璃棒攪拌加快過濾的速度
B.蒸發濾液時,待蒸發皿中濾液蒸干時停止加熱
C.配制溶液需要經過計算、稱量、溶解、裝瓶貼標簽等步驟
D.配制溶液時必須使用的儀器有托盤天平、酒精燈、量筒、燒杯、玻璃棒等
解析:在進行過濾操作的時候,如果使用玻璃棒攪拌有可能刺破濾紙造成濾液泄漏,因此A項錯誤。而在蒸發溶液時,當發現蒸發皿中有大量固體析出時就應停止加熱,用蒸發皿的余溫蒸干溶液,故B項錯誤。配制溶液需要經過計算、稱取固體、量取液體、溶解配置、裝瓶貼標簽這幾個主要步驟,因此C項正確。而在配置溶液中一般不需要加熱,不選用酒精燈,因此D項錯誤。
(2008年達州市)下圖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試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t1℃時,100g水中溶解20g甲,溶液剛好飽和;那么,50g水中溶解____g乙,溶液達到飽和。
(2)t2℃時,比較兩物質的溶解度大。篲_______。
(3)t1℃時,若要將甲物質的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寫出一種即可)。
(4)若要從甲中含有少量乙的混合溶液中提純甲,可用的方法是______。
解析:通過觀察圖像我們發現,在t1℃時,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相同。即100g水中溶解20g物質達到飽和,故50g水中溶解10g物質乙,形成飽和溶液。通過觀察得出,在t2℃時甲的溶解度高于乙物質的溶解度。將甲物質的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可以通過增加溶劑或升高溫度的方法。通過教材中的學習,我們必須掌握提純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的物質,一般采用蒸發溶劑結晶法,而提純那些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明顯的物質則一般采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甲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明顯,故采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結晶法。
溶液這一章節的知識比較抽象,需要同學們理清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