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重要性水平的確定
【2020年單選】下列有關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注冊會計師應當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考慮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
B.財務報表使用者的范圍越廣,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金額越低
C.注冊會計師應當在制定具體審計計劃時確定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
D.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可能需要在審計過程中作出修改
【答案】C
【解析】注冊會計師在制定總體審計策略時,應當確定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選項C錯誤)。
【2020年單選】下列有關實際執行的重要性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實際執行的重要性應當低于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
B.在所有審計業務中,注冊會計師都應當確定實際執行的重要性
C.注冊會計師可以確定一個或多個實際執行的重要性
D.注冊會計師無需對金額低于實際執行的重要性的財務報表項目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
【答案】D
【解析】注冊會計師在計劃審計工作時可以根據實際執行的重要性確定需要對哪些類型的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即通常選取金額超過實際執行的重要性的財務報表項目,因為這些財務報表項目有可能導致財務報表出現重大錯報。但是,這不代表注冊會計師可以對所有金額低于實際執行的重要性的財務報表項目不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這主要出于以下考慮:(1)單個金額低于實際執行的重要性的財務報表項目匯總起來可能金額重大(可能遠遠超過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注冊會計師需要考慮匯總后的潛在錯報風險;(2)對于存在低估風險的財務報表項目,不能僅僅因為其金額低于實際執行的重要性而不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3)對于識別出存在舞弊風險的財務報表項目,不能因為其金額低于實際執行的重要性而不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
【2019年單選】下列因素中,注冊會計師在確定實際執行的重要性時無需考慮的是( )。
A.是否為首次接受委托的審計項目
B.前期審計中識別出的錯報的數量和性質
C.是否存在值得關注的內部控制缺陷
D.是否存在財務報表使用者特別關注的項目
【答案】D
【解析】確定實際執行的重要性并非簡單機械的計算,需要注冊會計師運用職業判斷,并考慮下列因素的影響:(1)對被審計單位的了解(這些了解在實施風險評估程序的過程中得到更新);(2)前期審計工作中識別出的錯報的性質和范圍(選項B正確);(3)根據前期識別出的錯報對本期錯報作出的預期。
通常而言,實際執行的重要性通常為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的50%~75%。
如果存在下列情況,注冊會計師可能考慮選擇較低的百分比來確定實際執行的重要性:
(1)首次接受委托的審計項目(選項A正確);
(2)連續審計項目,以前年度審計調整較多;
(3)項目總體風險較高,例如處于高風險行業、管理層能力欠缺、面臨較大市場競爭壓力或業績壓力等;
(4)存在或預期存在值得關注的內部控制缺陷(選項C正確)。
【2017年單選】下列情形中,注冊會計師通常考慮采用較高的百分比確定實際執行的重要性的是( )。
A.首次接受委托執行審計
B.預期本年被審計單位存在值得關注的內部控制缺陷
C.以前年度審計調整較少
D.本年被審計單位面臨較大的市場競爭壓力
【答案】C
【解析】如果存在下列情況,注冊會計師可能考慮選擇較高的百分比來確定實際執行的重要性:(1)連續審計項目,以前年度審計調整較少(選項C正確);(2)項目總體風險為低到中等,例如處于非高風險行業、管理層有足夠能力、面臨較低的市場競爭壓力和業績壓力等;(3)以前期間的審計經驗表明內部控制運行有效。選項ABD均屬于注冊會計師可能考慮選擇較低百分比來確定實際執行的重要性的情況。
【2016年單選】下列有關在確定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時選擇基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注冊會計師應當充分考慮被審計單位的性質和重大錯報風險,選取適當的基準
B.對于以營利為目的的被審計單位,注冊會計師應當選取稅前利潤作為基準
C.基準一經選定,需在各年度中保持一致
D.基準可以是本期財務數據的預算和預測結果
【答案】D
【解析】在選擇確定重要性的基準時,不考慮重大錯報風險,選項A錯誤;對于以營利為目的的被審計單位,注冊會計師通常選取經常性業務的稅前利潤作為基準,選項B錯誤;注冊會計師為被審計單位選擇的基準在各年度中通常會保持穩定,但是并非必須保持不變,選項C錯誤。
【2020年多選】下列各項因素中,可能表明注冊會計師需要確定特定類別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有( )。
A.是否存在與被審計單位所處行業相關的關鍵性披露
B.財務報表使用者是否特別關注財務報表中單獨披露的業務的特定方面
C.是否存在對特定財務報表使用者的決策可能產生影響的披露
D.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是否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對特定項目計量或披露的預期
【答案】ABD
【解析】根據被審計單位的特定情況,下列因素可能表明存在一個或多個特定類別的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其發生的錯報金額雖然低于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但合理預期將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財務報表作出的經濟決策:
(1)法律法規或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是否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對特定項目(如關聯方交易、管理層和治理層的薪酬及對具有較高估計不確定性的公允價值會計估計的敏感性分析)計量或披露的預期(選項D正確);
(2)與被審計單位所處行業相關的關鍵性披露(如制藥企業的研究與開發成本)(選項A正確);
(3)財務報表使用者是否特別關注財務報表中單獨披露的業務的特定方面(如關于分部或重大企業合并的披露)(選項B正確)。
【2019年多選】下列各項因素中,注冊會計師在確定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時通常需要考慮的有( )。
A.被審計單位所處的生命周期
B.財務報表預期使用者的范圍
C.被審計單位所處的行業和經濟環境
D.以前年度是否存在審計調整
【答案】ABC
【解析】通常先選定一個基準,再乘以某一百分比作為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選項A、C影響基準的確定,選項B影響百分比的確定,選項D屬于在確定實際執行的重要性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2018年多選】下列各項工作中,注冊會計師通常要運用實際執行的重要性的有( )。
A.運用實質性分析程序時,確定已記錄金額與預期值之間的可接受差異額
B.確定需要對哪些類型的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
C.運用審計抽樣實施細節測試時,確定可容忍錯報
D.確定未更正錯報對財務報表整體的影響是否重大
【答案】ABC
【解析】實際執行的重要性在審計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注冊會計師在計劃審計工作時可以根據實際執行的重要性確定需要對哪些類型的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選項B),即通常選取金額超過實際執行的重要性的財務報表項目,因為這些財務報表項目有可能導致財務報表出現重大錯報。(2)運用實際執行的重要性確定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例如,在實施實質性分析程序時,注冊會計師確定的已記錄金額與預期值之間的可接受差異額通常不超過實際執行的重要性(選項A);
在運用審計抽樣實施細節測試時,注冊會計師可以將可容忍錯報的金額設定為等于或低于實際執行的重要性(選項C)。選項D,運用的是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
【2017年多選】下列各項中,注冊會計師在執行一項財務報表審計業務時可以對其確定多個金額的有( )。
A.特定類別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B.實際執行的重要性
C.明顯微小錯報的臨界值
D.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
【答案】ABC
【解析】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在一項具體的審計業務中確定一個金額,選項D不正確;根據被審計單位的特定情況,注冊會計師可能確定一個或多個特定類別的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選項A正確;實際執行的重要性,是指注冊會計師確定的低于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的一個或多個金額,旨在將未更正和未發現錯報的匯總數超過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適當的低水平,選項B正確;注冊會計師可能將明顯微小錯報的臨界值確定為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的3%至5%,也可能低一些或高一些,但通常不超過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的10%,除非注冊會計師認為有必要單獨為重分類錯報確定一個更高的臨界值,選項C正確。
相關推薦:
2021注冊會計師考試時間 | 準考證打印時間 | 注會考試科目
2021年注冊會計師考試模擬試題 | 注會考試資料 | 經驗技巧
歷年注冊會計師考試真題及答案 | 注會考試大綱 | 考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