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分析程序
【所屬章節】
第三章 審計證據
【知識點】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
【考點一】分析程序的定義
(1)分析程序的定義(關鍵詞)
分析程序是指注冊會計師通過分析不同財務數據之間以及財務數據與非財務數據之間的內在關系,對財務信息作出評價。
分析程序還包括在必要時對識別出的、與其他相關信息不一致或與預期值差異重大的波動或關系進行調查。
(2)分析對象、考慮關系、比較信息形成預期(如下圖所示)
分析程序
【提示】如上圖,如果注冊會計師識別到“財務數據與非財務數據”之間的不一致,即發現存在矛盾證據,則應當設計進一步審計程序,這個知識點常常在每年的綜合題中考查。
【考點二】運用分析程序的要求和目的
注冊會計師實施分析程序的目的包括以下情形,如下表所示。
運用要求 | 運用目的 |
用作風險評估程序 (應當) |
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不用于了解內部控制),評估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教材7.2展開) |
用作實質性程序 (可以) |
如果分析程序比細節測試更能將認定層次的檢查風險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時,用作實質性程序(教材8.4) |
用于總體復核 (應當) |
審計結束或臨近結束時對財務報表進行總體復核,考慮是否需要追加審計程序(教材18.1) |
【考點三】用作風險評估程序的分析程序
(一)用作風險評估程序的分析程序的目的
注冊會計師在實施風險評估程序時,應當運用分析程序,其目的是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并評估重大錯報風險。
【鏈接】教材P122/7.2:
注冊會計師應當實施下列風險評估程序,以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1)詢問管理層和被審計單位內部其他人員;(2)實施分析程序;(3)觀察和檢查。
(二)具體要求和特點(關鍵詞)
(1)可以將分析程序與詢問、檢查和觀察程序結合運用。
(2)重點關注關鍵的賬戶余額、趨勢和財務比率關系等方面,對其形成一個合理的預期,并與被審計單位記錄的金額、依據記錄金額計算的比率或趨勢相比較,以判斷是否表明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風險。
(3)主要目的在于識別那些可能表明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風險的異常變化,所使用的數據匯總性比較強,其對象主要是財務報表中賬戶余額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所使用的分析程序通常包括對賬戶余額變化的分析,并輔之以趨勢分析和比率分析。
(4)局限性是分析程序所進行比較的性質、預期值的精確程度,以及分析和調查的范圍都并不足以提供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5)注冊會計師無須在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每一方面時都實施分析程序。例如,在對內部控制的了解中,注冊會計師一般不會運用分析程序。
【考點四】用作實質性程序的分析程序
(一)總體要求
注冊會計師應當針對評估的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設計和實施實質性程序。實質性程序包括對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的細節測試以及實質性分析程序。
(二)可以用作實質性程序的情形(關鍵詞)
(1)當使用分析程序比細節測試能更有效地將認定層次的檢查風險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時,注冊會計師可以考慮單獨或結合細節測試,運用實質性分析程序。
(2)實質性分析程序不僅僅是細節測試的一種補充,在某些審計領域,如果重大錯報風險較低且數據之間具有穩定的預期關系,注冊會計師可以單獨使用實質性分析程序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三)實質性分析程序的局限性
(1)并未要求注冊會計師在實施實質性程序時必須使用分析程序。
①因為針對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注冊會計師實施細節測試而不實施分析程序,同樣可能實現實質性程序的目的;
②分析程序有其運用的前提和基礎,它并不適用于所有的財務報表認定。
(2)相對于細節測試而言,實質性分析程序能夠達到的精確度可能受到種種限制,所提供的證據在很大程度上是間接證據,證明力相對較弱。從審計過程整體來看,注冊會計師不能僅依賴實質性分析程序,而忽略對細節測試的運用。
(四)分析程序用作實質性程序時應當考慮的因素(關鍵詞)
(1)考慮針對所涉及認定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和實施的細節測試(如有),確定特定實質性分析程序對這些認定的適用性;
(2)考慮可獲得信息的來源、可比性、性質和相關性以及與信息編制相關的控制,評價在對已記錄的金額或比率作出預期時使用數據的可靠性;
(3)對已記錄的金額或比率作出預期,并評價預期值是否足夠精確以識別重大錯報;
(4)確定已記錄金額與預期值之間可接受的,且無需做進一步調查的差異額。
(五)對特定認定的考慮(1/4)
1.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
對特定實質性分析程序適用性的確定,受到認定的性質和注冊會計師對重大錯報風險評估的影響。
鑒于實質性分析程序能夠達到的精確度可能受到種種限制,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水平越高,注冊會計師越應當謹慎使用實質性分析程序。
2.針對同一認定的細節測試
在針對同一認定實施細節測試時,特定的實質性分析程序可能視為是適當的。例如,注冊會計師在對應收賬款余額的計價認定獲取審計證據時,除了對期后收到的現金實施細節測試外,也可以對應收賬款的賬齡實施實質性分析程序,以確定應收賬款的可收回性。
(六)對使用數據可靠性的要求(2/4)
在確定數據的可靠性是否能夠滿足實質性分析程序的需要時,下列因素是相關的:
(1)可獲得信息的來源。數據來源的客觀性或獨立性越強,所獲取數據的可靠性將越高;來源不同的數據相互印證時比單一來源的數據更可靠。
(2)可獲得信息的可比性。實施分析程序使用的相關數據必須具有可比性。
(3)可獲得信息的性質和相關性。
(4)與信息編制相關的控制,用以確保信息完整、準確和有效。
(七)評價預期值的準確程度應當考慮的因素(3/4)
在評價作出預期的準確程度是否足以在計劃的保證水平上識別重大錯報時,應當考慮下列主要因素:
(1)對實質性分析程序的預期結果作出預測的準確性。例如,與各年度的研究開發和廣告費用支出相比,通常預期各期的毛利率更具有穩定性。
(2)信息可分解的程度。通常,數據的可分解程度越高,預期值的準確性越高,注冊會計師將相應獲取較高的保證水平。
(3)財務和非財務信息的可獲得性。在設計實質性分析程序時,注冊會計師應考慮是否可以獲得財務信息(如預算和預測)以及非財務信息(如已生產或已銷售產品的數量),以有助于運用分析程序。
【考點五】用于總體復核的分析程序
(一)總體要求
在審計結束或臨近結束時,運用分析程序進行總體復核是強制要求,注冊會計師在這個階段應當運用分析程序。
(二)時間
用于總體復核的分析程序的時間是在審計結束或臨近結束時。
(三)目的
在總體復核階段運用分析程序的目的是確定財務報表整體是否與其對被審計單位的了解一致。
(四)總體復核發現的問題及處理
如果識別出以前未識別的重大錯報風險,注冊會計師應當重新考慮對全部或部分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評估的風險是否恰當,并在此基礎上重新評價之前計劃的審計程序是否充分,是否有必要追加審計程序。
相關推薦:
2020注會cpa考試《各科目》每日一題匯總 | 重大時間節點
2020注冊會計師考試時間 | 準考證打印時間 | 注會考試科目
2020年注冊會計師考試模擬試題 | 注會考試資料 | 經驗技巧
歷年注冊會計師考試真題及答案 | 注會考試大綱 | 考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