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評估重大錯報風險
【所屬章節】
第七章 風險評估
【知識點】評估重大錯報風險
評估重大錯報風險
一、評估重大錯報風險
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是為了識別重大錯報風險。在此基礎上,注冊會計師還要評估識別的重大錯報風險。
(一)風險評估需要考慮的三個基本問題
1.原因:已識別的風險是什么原因導致的?例如:更換賒銷審批人員。
2.規模。錯報一旦發生,規模多大?例如,新的審批人員共審批了100萬元賒銷業務。
3.可能性。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例如,客戶償債能力很強。
(二)對程序的四項基本要求
1.在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整個過程中,結合對各類認定的考慮識別風險。
2.將識別的風險與認定層次可能發生錯報的領域相聯系[否則考慮3/并非應當]。
3.評估識別出的風險是否更廣泛地與財務報表整體相關,進而潛在地影響多項認定。
4.考慮發生錯報的可能性,以及潛在的錯報的重大程度是否足以導致重大錯報[D20Z重點]。
(三)重大錯報風險的兩個層次[掌握/應用]
1.認定層風險常常與具體的交易類別、賬戶余額或財務報表列報相聯系
例如,賒銷審批不嚴導致應收賬款的準確性、計價和分攤認定存在重大錯風險;存在重大的關聯方交易,表明關聯方及關聯方交易的披露認定可能存在重大錯報風險。
2.報表層風險不限于具體的交易類別、賬戶余額或財務報表列報
例如,信息系統故障頻發、控制環境薄弱、財務主管更換頻繁、管理層缺乏誠信或承受異常的壓力可能引發舞弊風險,這些風險不限于具體認定,與報表整體相關。
(四)考慮控制環境的影響
報表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很可能源于薄弱的控制環境。控制環境對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具有廣泛影響[屬于報表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
(五)將控制與認定相聯系
評估重大錯報風險時,應將了解的控制(程序)與特定認定相聯系。
可見,控制環境的缺陷屬于報表層風險,控制程序的缺陷屬于認定層風險。
(六)考慮財務報表的可審計性
如發現下列情況,并對報表的可審計性產生疑問,應考慮發表保留或無法表示意見,必要時考慮解約:
1.會計記錄的狀況和可靠性存在重大問題,不能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發表無保留意見;
2.對管理層的誠信存在嚴重疑慮。
二、需要特別考慮的重大錯報風險
特別風險,是指注冊會計師需要特別考慮的重大錯報風險。
在判斷特別風險時,注冊會計師不應考慮識別出的控制對相關風險的抵消效果。
(一)確定特別風險的考慮事項
1.風險是否屬于舞弊風險;
2.風險是否與近期經濟環境、會計處理方法和其他方面的重大變化有關;
3.交易的復雜程度;
4.風險是否涉及重大的關聯方交易;
5.財務信息計量的主觀程度,特別是計量結果是否具有高度不確定性[會計估計];
6.風險是否涉及異常或超出正常經營過程的重大交易。
(二)非常規交易和判斷事項導致的特別風險
日常的、不復雜的、經正規處理的交易不太可能產生特別風險。特別風險通常與重大的非常規交易和判斷事項有關。
1.非常規交易的特征
(1)管理層更多地介入會計處理;
(2)數據收集和處理進行更多的人工干預;
(3)復雜的計算或會計處理方法;
(4)非常規交易的性質可能導致難以實施有效控制。
2.判斷事項的特征
(1)對涉及會計估計、收入確認等會計原則存在不同的理解;
(2)所要求的判斷可能是主觀和復雜的,或需要對未來事項做出假設。
(三)針對識別的特別風險考慮相關的控制
與重大非常規交易或判斷事項相關的風險很少受日常控制的約束,應了解是否針對特別風險設計和實施了專門控制。
三、僅實質性程序無法應對重大錯報風險
當日常交易采用高度自動化處理時,審計證據可能僅以電子形式存在,實質性程序中的檢查、計算、觀察等程序均難以實施,注冊會計師僅通過實施實質性程序難以獲取充分、適當審計證據的可能性。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和適當性取決于自動化信息系統相關控制的有效性。
應對:評價被審計單位針對這些風險設計的控制[了解],并確定其執行情況[控制測試]。
四、對風險評估的不斷修正
評估重大錯報風險是一個連續和動態地收集、更新與分析信息的過程,貫穿于整個審計過程的始終。對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可能隨著不斷獲取審計證據而做出相應的變化。
相關推薦:
2020注會cpa考試《各科目》每日一題匯總 | 重大時間節點
2020注冊會計師考試時間 | 準考證打印時間 | 注會考試科目
2020年注冊會計師考試模擬試題 | 注會考試資料 | 經驗技巧
歷年注冊會計師考試真題及答案 | 注會考試大綱 | 考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