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納稅調整
(一)轉讓定價
轉讓定價也稱劃撥定價,即交易各方之間確定的交易價格,它通常是指關聯企業之間內部轉讓交易所確定的價格,這種內部交易價格通常不同于一般市場價格。轉讓定價是現代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進行國際避稅所借用的重要工具,主要是利用各國稅收差別來實現的。
按照《企業所得稅法》和《稅收征管法》的有關規定,稅務機關有權對企業與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是否符合獨立交易原則進行審核評估和調查調整。
(二)成本分攤協議
企業與其關聯方簽署成本分攤協議,共同開發、受讓無形資產,或者共同提供、接受勞務發生的成本,可以按照獨立交易原則與其關聯方分攤共同發生的成本,達成成本分攤協議。
1.成本分攤協議體現受益原則
成本分攤協議的參與方對開發、受讓的無形資產或參與的勞務活動享有受益權,并承擔相應的活動成本。關聯方承擔的成本應與非關聯方在可比條件下為獲得上述受益權而支付的成本相一致。
參與方使用成本分攤協議所開發或受讓的無形資產不需另支付特許權使用費。
涉及勞務的成本分攤協議一般適用于集團采購和集團營銷策劃。
2.企業應自與關聯方簽訂(變更)成本分攤協議之日起30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成本分攤協議副本,并在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時,附送《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年度關聯業務往來報告表》。
3.企業與其關聯方簽署成本分攤協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自行分攤的成本不得稅前扣除:
(1)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和經濟實質;
(2)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
(3)沒有遵循成本與收益配比原則;
(4)未按有關規定備案或準備、保存和提供有關成本分攤協議的同期資料;
(5)自簽署成本分攤協議之日起經營期限少于20年。
(三)受控外國企業(CFC)
受控外國企業是指由居民企業,或者由居民企業和居民個人(以下統稱中國居民股東,包括中國居民企業股東和中國居民個人股東)控制的設立在實際稅負低于所得稅法規定稅率(25%)水平50%的國家(地區),并非出于合理經營需要對利潤不作分配或減少分配的外國企業。
1.“受控”的標準
所稱控制,是指在股份、資金、經營、購銷等方面構成實質控制。其中,股份控制是指由中國居民股東在納稅年度任何一天單層直接或多層間接單一持有外國企業10%以上有表決權股份,且共同持有該外國企業50%以上股份。
中國居民股東多層間接持有股份按各層持股比例相乘計算,中間層持有股份超過50%的,按100%計算。
2.對受控外國企業的管理
視同受控外國企業股息分配,其利潤中應歸屬于中國居民企業股東的部分,應當計入該居民企業的當期收入。
3.例外條款
中國居民企業股東能夠提供資料證明其控制的外國企業滿足以下條件之一的,可免于將外國企業不作分配或減少分配的利潤視同股息分配額,計入中國居民企業股東的當期所得:
(1)設立在國家稅務總局指定的非低稅率國家(地區);
(2)主要取得積極經營活動所得;
(3)年度利潤總額低于500萬元人民幣。
(四)資本弱化
《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從其關聯方接受的債權性投資與權益性投資的比例超過規定標準而發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企業所得稅法》所稱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的利息支出應按以下公式計算:
不得扣除利息支出=年度實際支付的全部關聯方利息×(1-標準比例/關聯債資比例)
《企業所得稅法》所稱的利息支出包括直接或者間接關聯債權投資實際支付的利息、擔保費、抵押費和其他具有利息性質的費用。
《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的利息支出,不得結轉到以后納稅年度;應按照實際支付給各關聯方利息占關聯方利息總額的比例,在各關聯方之間進行分配,其中,分配給實際稅負高于企業的境內關聯方的利息準予扣除;直接或間接實際支付給境外關聯方的利息應視同分配的股息,按照股息和利息分別適用的所得稅稅率差補征企業所得稅,如已扣繳的所得稅稅款多于按股息計算應征所得稅稅款,多出的部分不予退稅。
相關推薦:
2022注冊會計師考試時間 | 準考證打印時間 | 注會考試科目
2022年注冊會計師考試模擬試題 | 注會考試答案 | 經驗技巧
歷年注冊會計師考試真題及答案 | 注會考試大綱 | 考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