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考試吧提醒:下載注會萬題庫,立即進入刷題模式>>
一、單項選擇題
1.中國證監會發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屬于( )。
A.法律
B.行政法規
C.部門規章
D.司法解釋
【答案】C
【解析】部門規章是由國務院的組成部門及其直屬機構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2.下列規范性法律文件中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C.《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D.《選舉法》
【答案】C
【解析】(1)選項AB:屬于基本法律,由全國人大制定和修改;(2)選項C:屬于一般法律,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和修改;(3)選項D:屬于其他附屬性憲法性文件,由全國人大依特別程序制定。
3.下列是甲、乙、丙、丁四人對我國法律淵源的表述,其中,不正確的是( )。
A.甲認為憲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
B.乙認為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
C.丙認為部門規章由國務院的組成部門及其直屬機構制定
D.丁認為司法解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
【答案】D
【解析】選項D:司法解釋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總結審判經驗的基礎上發布的指導性文件和法律解釋的總稱。
4.根據我國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關于法律淵源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選舉法》屬于其他附屬性憲法性文件
B.國務院可以根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
C.地方性法規只能在本轄區內運用
D.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地方政府規章是由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
【答案】D
【解析】選項D:地方政府規章指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就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以及本行政區域具體行政管理事項所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總稱。
5.下列關于法律淵源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B.法律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修改,全國人大閉會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可對基本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
C.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D.根據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可以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
【答案】D
【解析】選項D: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依據,地方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
6.下列關于法律關系的主體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在我國某外商投資企業擔任董事長并居住在我國的美國人David,不能成為經濟法主體
B.最高人民法院作為機關法人,不能成為經濟法主體
C.其他組織即使不具備法人資格也可以成為經濟法主體
D.為了維護國家的權威性,國家不能成為經濟法的主體
【答案】C
【解析】(1)選項A:公民(自然人)既包括本國公民,也包括居住在一國境內或在境內活動的外國公民和無國籍人;(2)選項B:法人中的機關法人包括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等;(3)選項D:在特殊情況下,國家可以作為一個整體成為法律關系的主體。
7.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下列各項中,關于權利能力、行為能力的表述,正確的是( )。
A.10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B.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C.法人的權利能力、行為能力在法人成立時同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同時消滅
D.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17周歲公民,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答案】C
【解析】(1)選項A:10周歲以上(包括10周歲)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2)選項B: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完全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3)選項D: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8.根據相關規定,下列關于法律關系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A.行為能力必須以權利能力為前提,無權利能力也就談不上行為能力
B.法律關系客體包括物、行為、智力成果,不包括人格利益
C.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D.權利和義務是法律關系的內容
【答案】B
【解析】選項B: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物、行為、人格利益和智力成果。人格利益如公民和組織的姓名或名稱,公民的肖像、名譽、尊嚴,公民的人身、人格和身份等。
9.根據相關規定,下列各項中,不屬于人的行為的是( )。
A.劉某死亡
B.陳某簽發了一張10萬元的支票
C.鄧某完成某小說的寫作
D.黃某的侵權行為
【答案】A
【解析】選項A:人的出生與死亡,屬于事件。
二、多項選擇題
1.下列各項關于法律規范種類的表述,正確的有( )。
A.按照法律規范為主體提供行為模式的方式進行區分,法律規范可分為授權性規范和禁止性規范
B.按照法律規范是否允許當事人進行自主調整以及按照自己的意愿設定權利和義務的標準進行區分,法律規范可分為強行性規范和任意性規范
C.按照法律規范內容的確定性程度進行區分,可以把法律規范分為確定性規范和非確定性規范
D.只規定某種概括性指示,具體內容則由有關國家機關通過相應途徑或程序加以確定的法律規范,是委任性規范
【答案】BCD
【解析】選項A:按照法律規范為主體提供行為模式的方式進行區分,法律規范可分為授權性規范和義務性規范,義務性規范可分為命令性規范和禁止性規范。
2.下列關于我國法律淵源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
A.憲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
B.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
C.地方性法規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制定
D.法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
【答案】ABD
【解析】地方性法規是有地方立法權的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就地方性事務以及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需要所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總稱。
3.甲、乙均為1997年1月1日出生。甲于2014年1月1日參加工作,并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乙尚讀高中,不能獨立生活。下列關于甲、乙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有( )。
A.甲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B.甲應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C.乙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D.乙應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答案】AD
【解析】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4.下列選項中,屬于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的有( )。
A.主體
B.內容
C.法律事實
D.客體
【答案】ABD
【解析】一般認為,法律關系由主體、客體和內容三部分構成。法律事實是法律關系的變動原因,而非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5.根據規定,下列選項中,可以成為經濟法主體的有( )。
A.居住在法國境內的無國籍人Lay
B.在我國留學的韓國人樸民昊
C.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D.甲上市公司
【答案】ABCD
【解析】法律關系主體主要包括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國家。(1)選項AB:屬于公民,這里的公民既包括本國公民,也包括居住在一國境內或在境內活動的外國公民和無國籍人;(2)選項CD:屬于法人和其他組織。
6.下列選項中,屬于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的有( )。
A.公民的尊嚴
B.小說《花千骨》
C.運輸行為
D.毛絨玩具
【答案】ABCD
【解析】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物、行為、人格利益以及智力成果。
7.根據我國法律的相關規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A.人格利益不是法律關系的客體
B.人的行為可以成為法律關系的客體
C.事件作為法律事實的一種,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
D.創作行為屬于法律行為
【答案】BC
【解析】(1)選項A:人格利益,如公民和組織的姓名或名稱,公民的肖像、名譽、尊嚴,公民的人身、人格和身份等,可以成為法律關系的客體;(2)選項D:創作行為屬于事實行為。
8.下列行為中,不屬于法律行為的有( )。
A.2013年10月7日,強臺風“菲特”登陸我國福建
B.2014年2月11日,劉某死亡
C.2014年4月5日,王某與宋某發生口角后,將宋某打成輕微傷
D.2014年2月14日,李某團購了一張電影票
【答案】ABC
【解析】(1)選項AB:不屬于法律行為,而屬于事件,與當事人意志無關,但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情況。能夠導致一定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的事件有:①人的出生與死亡。人的出生與死亡能夠引起民事主體資格的產生和消滅,也可能導致人格權的產生和繼承的開始等。②自然災害與意外事件。③時間的經過。時間的經過可以引起一些請求權的發生或消滅;(2)選項C:王某把宋某打成輕微傷構成侵權,屬于事實行為,不屬于法律行為;(3)選項D:李某團購電影票,是法律行為。
9.下列各項中,屬于法律事實中的事件的有( )。
A.人的出生
B.事實行為
C.自然災害
D.時間的經過
【答案】ACD
【解析】法律事實分為事件和人的行為,根據人的行為是否屬于表意行為,分為法律行為和事實行為。選項B屬于人的行為。
10.下列各項中,屬于法律事實的有( )。
A.方某于2015年10月20日死亡
B.甲與乙簽訂房屋買賣合同
C.小紅將小明打成輕傷
D.肖某主張權利的次日發生地震
【答案】ABCD
【解析】法律事實是指法律規范所規定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現象,包括:(1)事件:人的出生與死亡(選項A);自然災害與意外事件(選項D);時間的經過。(2)人的行為:法律行為(選項B);事實行為(選項C)。
注會萬題庫下載|微信搜“萬題庫注冊會計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