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注冊會計師考試《審計》真題解析之評價未更正錯報的影響
評價未更正錯報的影響
未更正錯報,是指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累積的且被審計單位未予更正的錯報。注冊會計師在確定重要性時,通常依據對被審計單位財務結果的估計,因為此時可能尚不知道實際的財務結果。因此,在評價未更正錯報的影響之前,注冊會計師可能有必要依據實際的財務結果對重要性作出修改。如果在審計過程中獲知了某項信息,而該信息可能導致注冊會計師確定與原來不同的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或者特定類別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一個或多個重要性水平(如適用),注冊會計師應當予以修改。因此,在注冊會計師評價未更正錯報的影響之前,可能已經對重要性或重要性水平(如適用)作出重大修改。但是,如果注冊會計師對重要性或重要性水平(如適用)進行的重新評價導致需要確定較低的金額,則應重新考慮實際執行的重要性和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的適當性,以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作為發表審計意見的基礎。
注冊會計師需要考慮每一單項錯報,以評價其對相關類別的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影響,包括評價該項錯報是否超過特定類別的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如適用)。如果注冊會計師認為某一單項錯報是重大的,則該項錯報不太可能被其他錯報抵銷。例如,如果收入存在重大高估,即使這項錯報對收益的影響完全可被相同金額的費用高估所抵銷,注冊會計師仍認為財務報表整體存在重大錯報。對于同一賬戶余額或同一類別的交易內部的錯報,這種抵銷可能是適當的。然而,在得出抵銷非重大錯報是適當的這一結論之前,需要考慮可能存在其他未被發現的錯報的風險。
確定一項分類錯報是否重大,需要進行定性評估。例如,分類錯報對負債或其他合同條款的影響,對單個財務報表項目或小計數的影響,以及對關鍵比率的影響。即使分類錯報超過了在評價其他錯報時運用的重要性水平,注冊會計師可能仍然認為該分類錯報對財務報表整體不產生重大影響。例如,如果資產負債表項目之間的分類錯報金額相對于所影響的資產負債表項目金額較小,并且對利潤表或所有關鍵比率不產生影響,注冊會計師可以認為這種分類錯報對財務報表整體不產生重大影響。即使某些錯報低于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但因與這些錯報相關的某些情況,在將其單獨或連同在審計過程中累積的其他錯報一并考慮時,注冊會計師也可能將這些錯報評價為重大錯報。
可能影響評價的情況包括:
1.錯報對遵守監管要求的影響程度。
2.錯報對遵守債務合同或其他合同條款的影響程度。
3.錯報與會計政策的不正確選擇或運用相關,這些會計政策的不正確選擇或運用對當期財務報表不產生重大影響,但可能對未來期間財務報表產生重大影響。
4.錯報掩蓋收益的變化或其他趨勢的程度(尤其是在結合宏觀經濟背景和行業狀況進行考慮時)。
5.錯報對用于評價被審計單位財務狀況、經營成果或現金流量的有關比率的影響程度。
6.錯報對財務報表中列報的分部信息的影響程度。例如,錯報事項對某一分部或對被審計單位的經營或盈利能力有重大影響的其他組成部分的重要程度。
7.錯報對增加管理層薪酬的影響程度。例如,管理層通過達到有關獎金或其他激勵政策規定的要求以增加薪酬。
8.相對于注冊會計師所了解的以前向財務報表使用者傳達的信息(如盈利預測),錯報是重大的。
9.錯報對涉及特定機構或人員的項目的相關程度。例如,與被審計單位發生交易的外部機構或人員是否與管理層成員有關聯關系。
10.錯報涉及對某些信息的遺漏,盡管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未對這些信息作出明確規定,但是注冊會計師根據職業判斷認為這些信息對財務報表使用者了解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或現金流量是重要的。
11.錯報對其他信息(如包含在“管理層討論與分析”或“經營與財務回顧”中的信息)的影響程度,這些信息與已審計財務報表一同披露,并被合理預期可能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作出的經濟決策。
在線練習:
❤多項選擇題
在評價未更正錯報的影響時,下列說法中,注冊會計師認為恰當的有( )。
A.每一項未更正錯報的金額不得超過明顯微小錯報的臨界值
B.判斷錯報是否重大,應當從金額和性質兩個方面來考慮
C. 被審計單位應當更正所有錯報
D. 即使某些錯報明顯低于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但因與這些錯報相關的某些情況,在將其單獨或連同在審計過程中累積的其他錯報一并考慮時,注冊會計師也可能將這些錯報評價為重大錯報
[答案]BD
[解析]選項A不恰當,注冊會計師在評價未更正錯報影響時不需要考慮明顯微小錯報,因此,注冊會計師提請被審計單位累積的需要更正的錯報均高于明顯微小錯報的臨界值;選項C不恰當,如果某一錯報屬于明顯微小錯報,即使被審計單位不更正,也不會對財務報表整體產生重大影響。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