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
【答案】D
【解析】依據審計準則,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為注冊會計師提供了用以審計財務報表的標準,選項A錯誤;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是管理層已認可并理解其承擔的責任,選項B錯誤;注冊會計師不對財務報表的編制或被審計單位的相關內部控制承擔責任,選項C錯誤。
2.
【答案】D
【解析】對于連續審計,下列因素可能導致注冊會計師修改審計業務約定條款或提醒被審計單位注意現有的業務約定條款:
(1)有跡象表明被審計單位誤解審計目標和范圍;
(2)需要修改約定條款或增加特別條款;
(3)被審計單位高級管理人員近期發生變動;
(4)被審計單位所有權發生重大變動;(選項D)
(5)被審計單位業務的性質或規模發生重大變化;
(6)法律法規的規定發生變化;
(7)編制財務報表采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發生變更;
(8)其他報告要求發生變化。
3.
【答案】D
【解析】下列原因可能導致被審計單位要求變更業務,如:(1)環境變化對審計服務的需求產生影響;(2)對原來要求的審計業務的性質存在誤解;(3)無論是管理層施加的還是其他情況引起的審計范圍受到限制。上述第(1)和第(2)項通常被認為是變更業務的合理理由。前三個選項都不是變更業務的合理理由,選項D是合理理由。
4.
【答案】A
【解析】為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而確定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的決策是具體審計計劃的核心;選項BCD均屬于總體審計策略的內容。
5.
【答案】C
【解析】本小題考查的是對重大錯報風險的概念理解,選項A是審計風險的概念;選項B是固有風險的概念;重大錯報風險獨立于財務報表審計而存在,是審計前就存在的;依據審計風險模型,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注冊會計師通過風險評估程序評估的是重大錯報風險,不能夠控制重大錯報風險,故選項C正確,選項D不正確。
6.
【答案】C
【解析】 選項C,檢查風險只能控制不能消除。
7.
【答案】C
【解析】注冊會計師不能通過不合理地人為調高重要性水平,降低審計風險,選項AB錯誤;進一步審計程序的結果是進一步審計程序后才能知道的,不影響如何確定計劃的重要性水平,選項D錯誤。
8.
【答案】B
【解析】非經常性的收益,如營業外收入不具有穩定性和代表性,所以不能以非經常性收益作為計算重要性水平的基準。參見教材160頁。
9.
【答案】C
【解析】實際執行的重要性水平指的是低于財務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也包含低于特定類別的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一個或多個金額,選項AB錯誤;如果是連續審計,以前年度審計調整較少,那么實際執行的重要性接近財務報表總體重要性的75%,選項D錯誤。
10.
【答案】B
【解析】注冊會計師在確定重要性時,通常依據對被審計單位財務結果的估計,因為此時可能尚不知道實際的財務結果。因此,在評價未更正錯報的影響之前,注冊會計師可能有必要依據實際的財務結果對重要性作出修改。
二、多項選擇題
1.
【答案】ABCD
【解析】注冊會計師在審計業務開始時應當開展的初步業務活動有:
(1)針對保持客戶關系和具體審計業務實施相應的質量控制程序;(選項A)
(2)評價遵守職業道德規范的情況;(選項B、D)
(3)就審計業務約定條款達成一致意見。(選項C)
2.
【答案】ABD
【解析】該業務約定書可以沒有被審計單位治理層的責任。
3.
【答案】CD
【解析】在制定總體審計策略時應當考慮的因素包括:(1)審計范圍;(2)報告目標、時間安排和所需溝通;(3)審計方向;(4)審計資源。其中選項C屬于時間安排的內容,選項D屬于審計范圍的內容;其中AB屬于具體審計計劃的內容,選項A測試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活動的有效性,是在控制測試中進行的;選項B是在審計會計估計的時候進行的。
4.
【答案】ABCD
【解析】四個選項都是正確的。
5.
【答案】BD
【解析】對項目組成員指導、監督與復核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的主要因素有:(1)被審計單位的規模和復雜程度;(2)審計領域;(3)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選項B);(4)執行審計工作的項目組成員的素質和專業勝任能力(選項D)。
6.
【答案】CD
【解析】在審計開始時,就必須對重大錯報的規模和性質做出一個判斷,這包括制定財務報表層次的重要性和特定交易類別、賬戶余額和披露的重要性水平,選項C錯誤。某事項對財務報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慮財務報表使用者整體共同的財務信息需求的基礎上作出的,由于不同財務報表使用者對財務信息的需求可能差異很大,因此不考慮錯報對個別財務報表使用者可能產生的影響,選項D的表述不準確。
7.
【答案】AB
【解析】控制風險和固有風險是始終存在的,不能消除,選項C和D不正確。
8.
【答案】BC
【解析】在根據被審計單位的特定情況考慮是否存在特定類別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以確定其重要性時,注冊會計師可能需要考慮治理層和管理層的看法和預期,選項B錯誤。重要性與審計風險之間存在反向關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審計風險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審計風險越高,選項C錯誤。
9.
【答案】ABC
【解析】由于存在下列原因,注冊會計師可能需要修改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和特定類別的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如適用):(1)審計過程中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如決定處置被審計單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獲取新信息;(3)通過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及其經營的了解發生變化。例如,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發現,實際財務成果與最初確定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時使用的預期本期財務成果相比存在很大差異,則需要修改重要性。選項ABC正確,選項D錯誤。
10.
【答案】BCD
【解析】明顯微小的錯報不需要累積,所以在評價未更正錯報時不需要再考慮明顯微小錯報,選項A錯誤。
注會萬題庫下載|微信搜“萬題庫注冊會計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