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及解析:
1. [答案]ACD
[解析]如果針對特別風險僅實施實質性程序,注冊會計師應當使用細節測試,或將細節測試和實質性分析程序結合使用,以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2. [答案]AD
[解析]進一步審計程序的目的包括:通過實施控制測試以確定內部控制運行的有效性;通過實施實質性程序以發現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
3. [答案]AC
[解析]注冊會計師對相關控制的信賴程度越高,注冊會計師需要獲取的剩余期間的補充證據越多,選項B錯誤;在注冊會計師總體上擬信賴控制的前提下,控制環境越薄弱(或把握程度越低),注冊會計師需要獲取的剩余期間的補充證據越多,但是這樣的關系是建立在一定前提下的,如果控制環境非常薄弱,則注冊會計師不應該選擇在期中進行控制測試,選項D錯誤。
4. [答案]ABD
[解析]如果擬信賴的控制自上次測試后未發生變化,且不屬于旨在減輕特別風險的控制,注冊會計師應當運用職業判斷確定是否在本期審計中測試其運行有效性,以及本次測試與上次測試的時間間隔,但每三年至少對控制測試一次。因此選項C不正確。
5. [答案]ABC
[解析]設計和實施內部控制的責任主體是治理層、管理層和其他人員,這里的其他人員包括被審計單位的每一個人。所以選項D不正確。
6. [答案]ACD
[解析]控制環境本身不能防止或發現并糾正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的認定層次重大錯報,注冊會計師在評估重大錯報風險時,應當將控制環境連同其他內部控制要素產生的影響一并考慮。所以選項B表述錯誤。
7. [答案]ACD
[解析]選項B描述的是控制活動的有關定義。
8. [答案]BCD
[解析]選項A的主要內容是對于整體層面的了解時的特定要求,對于業務流程層面并沒有這樣的要求。所以選項A不正確。
9. [答案]BC
[解析]如果由于不可預見的情況,無法在存貨盤點現場實施監盤,注冊會計師應當另擇日期實施監盤,并對間隔期內發生的交易實施審計程序,所以選項A不正確;如果由第三方保管或控制的存貨對財務報表是重要的,注冊會計師應當實施下列一項或兩項審計程序,以獲取有關該存貨存在和狀況的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一)向持有被審計單位存貨的第三方函證存貨的數量和狀況;(二)實施檢查或其他適合具體情況的審計程序。所以選項D不正確。
10. [答案]BCD
[解析]分析程序所取得的證據無助于確認差異的真實存在。
11. [答案]BCD
[解析]抽盤的范圍不能告知被審計單位,注冊會計師應盡可能避免讓被審計單位事先了解將被抽盤的存貨項目,選項A不正確。
12. [答案]BCD
[解析]如果在存貨盤點現場實施存貨監盤不可行,注冊會計師應當實施替代審計程序(如檢查盤點日后出售、盤點日之前取得或購買的特定存貨的文件記錄),以獲取有關存貨的存在和狀況的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但在其他一些情況下,如果不能實施替代審計程序,或者實施替代審計程序可能無法獲取有關存貨的存在和狀況的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注冊會計師需要按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502號——在審計報告中發表非無保留意見》的規定發表非無保留意見。
13. [答案]BCD
[解析]選項A屬于實質性程序。
14. [答案]ABD
[解析]選項C,指定專人定期核對銀行賬戶,每月至少核對一次。
15. [答案]ACD
[解析]注冊會計師在確定重要性時,不需要考慮與具體項目計量相關的固有不確定性,因此A不正確;百分比無論是高一些還是低一些,只要符合具體情況,都是適當的,所以選項C的表述不正確;注冊會計師不能通過不合理地人為調高重要性水平,降低審計風險,所以選項D錯誤。
16. [答案]ABC
[解析]重要性和審計證據之間雖然是反向變動關系,但注冊會計師不能通過不合理地人為調高重要性水平,降低審計風險,同樣也不能為了減少審計工作量而人為的調高重要性水平。所以選項D不正確。
17. [答案]ABD
[解析]對于收益不穩定的企業或非營利組織來說,選擇稅前利潤或稅后凈利潤作為判斷重要性水平的基準是不合適的,選項C不正確。
18. [答案]BCD
[解析]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項目組成員或其主要近親屬在銀行或類似金融機構等審計客戶開立存款或交易賬戶,如果賬戶按照正常的商業條件開立,則不會對獨立性產生不利影響。
19. [答案]ABC
[解析]門面房租賃業務是業委會實施的,E注冊會計師雖然在其中有經濟利益,但并無直接的處置權,應視為間接經濟利益,且金額并不重大。其余各選項均需采取相關的措施將產生的不利影響降低至可接受水平,不得直接參與該審計業務。
20. [答案]BD
[解析]由于納稅申報表須經稅務機關審查或批準,如果管理層對納稅申報表承擔責任,會計師事務所提供此類服務通常不對獨立性產生不利影響。
注會萬題庫下載|微信搜“萬題庫注冊會計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