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及解析:
1.
【答案】A
【解析】應付租入包裝物的租金應該記錄在其他應付款中,而不是記錄在應付賬款中,選項A應被視為一項錯報,其他選項均不構成錯報。
2.
【答案】C
【解析】注冊會計師在細節(jié)測試中運用審計抽樣時,涉及到的抽樣風險包括誤受風險和誤拒風險,其中誤受風險影響的是審計的效果,所以注冊會計師更應該關注此類風險,選項C正確。
3.
【答案】D
【解析】A注冊會計師進行抽樣的控制總體規(guī)模為25×12=300,大于250,應參照每日數次的控制執(zhí)行頻率來確定樣本規(guī)模,選項D正確。
4.
【答案】C
【解析】被審計單位的該項內部控制要求授權人應當在付款單上簽字,所以所有的付款單應當是注冊會計師定義的抽樣總體,同時該項內部控制要求授權人針對每筆款項進行審查,所以將付款單上的每筆款項作為抽樣單元更能提高效率。
5.
【答案】A
【解析】PPS抽樣是一種運用屬性抽樣的原理對貨幣金額而不是對發(fā)生率得出結論的統計抽樣方法,屬于屬性抽樣和變量抽樣的結合,選項A正確。
6.
【答案】D
【解析】預計總體誤差是指注冊會計師根據以前對被審計單位的經驗或實施風險評估程序的結果而估計總體中可能存在的誤差,選項A錯誤;如果預計總體誤差超過了可容忍誤差,可能無需實施審計抽樣或無需實施完畢審計抽樣即可得出總體不能接受的結論,選項B錯誤;預計總體誤差越大,可容忍誤差也應當越大,選項C錯誤;在既定的可容忍誤差下,預計總體誤差越大,表明審計風險越高,所需的樣本規(guī)模越大,預計總體誤差和樣本規(guī)模呈同向變動,選項D正確。
7.
【答案】D
【解析】不管統計抽樣還是非統計抽樣,兩種方法都要求注冊會計師在設計、實施和評價樣本時運用職業(yè)判斷,所以選項D不恰當。
8.
【答案】C
【解析】除非總體非常小,一般而言,總體規(guī)模對樣本規(guī)模的影響幾乎為零。
9.
【答案】B
【解析】抽樣風險既影響審計效率也影響審計效果,選項B不恰當。
10.
【答案】B
【解析】樣本中包含的賬面金額占總體賬面總金額的比例是1000÷10000×100%=10%,樣本中發(fā)現的錯報為200萬元,對總體錯報的最佳估計是200÷10%=2000(萬元)。
11.
【答案】C
【解析】對某一層中的樣本項目實施審計程序的結果,只能用于推斷構成該層的項目,選項C錯誤。
12.
【答案】D
【解析】通過查表得出保證系數為“2.0”,樣本規(guī)模=總體賬面金額/可容忍錯報×保證系數=560000÷14000×2.0=80,選項D正確。
13.
【答案】C
【解析】隨機數表選樣、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選樣和系統選樣屬于隨機基礎選樣方法,即對總體的所有項目按隨機規(guī)則選取樣本,因而可以在統計抽樣中使用,當然也可以在非統計抽樣中使用。而隨意選樣雖然也可以選出代表性樣本,但它屬于非隨機基礎選樣方法,因而不能在統計抽樣中使用,只能在非統計抽樣中使用。
14.
【答案】A
【解析】選樣間距=2000÷50=40,注冊會計師抽樣的前四個樣本依次是1900、1940、1980、0020。
15.
【答案】A
【解析】此時注冊會計師通常得出總體實際錯報大于可容忍錯報的結論,即該類交易或賬戶余額存在重大錯報,因而總體不能接受,選項A錯誤。
16.
【答案】B
【解析】在細節(jié)測試中,可容忍錯報是實際執(zhí)行的重要性概念在特定抽樣程序中的運用。
17.
【答案】D
【解析】在細節(jié)測試中應用審計抽樣時,與樣本規(guī)模呈同向變動的因素有預計總體錯報(選項C錯),總體變異性(選項D正確)。選項AB屬于與樣本規(guī)模呈反向變動的因素。
18.
【答案】C
【解析】選項C屬于PPS抽樣的缺點。
19.
【答案】C
【解析】注冊會計師在界定總體時,應當確保總體的適當性和完整性。本題測試被審計單位2014年的內部控制,所涵蓋的期間應為2014年1-12月。注冊會計師要獲取現金支付授權控制是否有效運行的審計證據,代表總體的實物就是該期間的所有現金支付單據。
20.
【答案】A
【解析】選項BCD均不屬于誤差,只有選項A被詢證者回函說明沒有該筆應收賬款,注冊會計師實施追加審計程序也未能獲取到證明該應收賬款存在的相關證據,應該被定義為誤差。
21.
【答案】B
【解析】如果注冊會計師已使用選取特定項目的方法將應收賬款中的單個重大項目挑選出來單獨測試,只對剩余的應收賬款余額進行抽樣,則總體只包括構成應收賬款期末余額的部分項目,所以選項B錯誤。
22.
【答案】D
【解析】在題目所述情形下,只要樣本中發(fā)現的偏差數量不超過2,即表明總體是可以接受的,選項D不符合。
23.
【答案】B
【解析】選項B不可以直接視為控制測試的一項偏差,或細節(jié)測試中的一項錯報,如果注冊會計師對樣本結果的評價不會因為丟失的原始單據可能存在錯報而改變,就不需對這些項目進行檢查。如果丟失的原始單據可能存在的錯報會導致該類交易或賬戶余額存在重大錯報,注冊會計師就要考慮實施替代程序,如果未能實施設計的審計程序或適當的替代程序,注冊會計師應當將該項目視為控制測試中對規(guī)定的控制的一項偏差,或細節(jié)測試中的一項錯報。
24.
【答案】A
【解析】在細節(jié)測試中,注冊會計師首先必須根據樣本中發(fā)現的實際錯報要求被審計單位調整賬面記錄金額。將被審計單位已更正的錯報從推斷的總體錯報金額中減掉后,注冊會計師應當將調整后的推斷的總體錯報與該類交易或賬戶余額的可容忍錯報相比較,但必須考慮抽樣風險,選項A正確。
25.
【答案】D
【解析】
均值估計抽樣:
樣本平均審定金額=120000÷60=2000(元)
總體審定金額=2000×250=500000(元)
推斷總體錯報=500000-400000=100000(元)
差額估計抽樣:
樣本平均錯報=(120000-150000)÷60=-500(元)
推斷的總體錯報=-500×250=-125000(元)
比率估計抽樣:
比率=120000÷150000=0.8
估計的總體實際金額=400000×0.8=320000(元)
推斷的總體錯報=320000-400000=-80000(元)
選項ABC正確,選項D錯誤。
注會萬題庫下載|微信搜“萬題庫注冊會計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