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根據材料,以“論氣節”為題,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中心明確,內容充實,結構嚴謹,語言流暢,不準照抄照搬給定材料,1000-1200字。
【參考答案】
論氣節
所謂氣節,是堅持正義,在壓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質。“氣”乃道德境界,如孟子所言的“浩然正氣”;“節”乃良好的道德原則,如《周易》有書:“安節之亨,承上道也”。氣節作為堅守原則之本,是道德的本質要求,反映了應該堅守的真理與正義,即使身處逆境也能要留清白在人間,面對誘惑也能不低頭,忠誠擔當、不卑躬屈膝的高尚情操。而在當下,道德缺失,處事無底線,不遵守原則等似乎成為了高發現象,氣節似乎變成了稀缺資源。在這樣的背景下,更需要培育、弘揚、傳承良好的氣節,才能留得芬芳滿人間。
氣節是中華民族的堅固脊梁。我們的紀檢干部王瑛,面對反腐敗工作中的壓力、誘惑、干擾、陰謀等考驗,堅守的無私無畏的工作態度、嚴于律己的工作作風、以人為本的平民情懷和坦誠相待的處事風格,彰顯出了她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高尚氣節。而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遼寧也涌現出了很多英雄楷模,不管是遼沈戰役中,還是在經濟建設改革開放發展的各個時期,都涌現出了諸多優秀兒女,如孟泰、羅陽、郭明義等英雄楷模。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雷鋒、郭明義、羅陽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他們都是我們的‘民族脊梁’。”
一個人沒了氣節,就容易得精神上的軟骨病。沒有氣節,就很難有忠誠和擔當,在面對誘惑時會失去底限,甚至罔顧法律而出現貪腐行為;沒有氣節,在面對壓力或威脅時,則不敢堅持原則,有可能會隨波逐流,甚至與惡勢力同流合污。對普通人是如此,對公務人員來講更是如此。蘇武當年如果沒有對祖國的忠誠,沒有氣節,就不可能抵擋住匈奴貴族的誘惑,也無法忍受惡劣環境堅持十九年;反觀人民的民義中小官巨貪的趙德漢、道貌岸然的育良書記,這些人都是在權力面前得意忘形,沒有了氣節,最終帶給他們的只有鋃鐺入獄、無盡悔恨。這些都告訴我們,氣節并不是奢侈品,而是每個人應對生活的必需品。
氣節,不是想要的時候就可以制造出來的,而是需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日積月累培養出來。一個人如果平時總能夠正直無私、剛正不阿,關鍵的時候自然能體現出較高的境界和水準。王崇倫從小就有不懼強敵、勇于斗爭的精神,毛豐美帶領全村人艱苦創業幾十年,是社會的榜樣。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就堅持原則,敢于擔當,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站得住腳跟,經受風浪的洗禮。
氣節,是數千年來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復強、衰而復興的靈魂,在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的今天,面對紛繁復雜的選擇,更是需要我們有氣節,這樣才能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昂首闊步的走下去。
(共1030字)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