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2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共科目考試大綱》已經正式發布,公共科目筆試時間定于2021年11月28日。由202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最新發布的公考可知,行測試卷由之前的兩類試卷變為三類試卷,分為中央機關及其省級直屬機構綜合管理類職位、市地級及以下直屬機構綜合管理類職位和行政執法類職位(以下類別簡稱為省級、市地級和行政執法類)。
一、大綱內容——沿用2021年大綱,無明顯變化
在大綱內容上,考生需要注意,202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大綱的內容和形式延續了2021年國考大綱,明確了考試對考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仍測查從事公務員工作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質,考生需要提起注意的是,今年仍注重考查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分析問題的能力。
綜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今年的考試將繼續在考查考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下功夫,同時,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即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分析問題,具體考查會融入各個學科的試題當中,需要考生在備考和做題時多加注意。
二、考查形式——三類試卷分別適配不同崗位,不同類別略有差異
大綱顯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涉及多種題目類型。每種類型的題目考查考生不同的能力。
詳細解讀:自2015年行測試卷分開命制以來,省級和市地級兩類試卷在題型、題量、難度等方面的差異均呈現出逐年加大的趨勢,旨在保證試卷考查的內容與職位相匹配。
從2022國考考試公告來看,試卷分級分類的命題趨勢更為明顯。行測筆試試卷由之前的兩類變為三類——在原來省級和市地級的基礎上新增了行政執法類,更加細化了試卷類別,并在考查內容上做出差別,以確保試卷與職位相匹配,體現命題的科學性。
以2021國考省級、市地級兩類試卷為例,兩類試卷差異如下:
題量:省級卷總題量135題,市地卷130題,主要表現為省級卷比市地卷多5道數學運算題。
題型:省級卷言語理解與表達考查文章閱讀題,市地卷中考查一篇材料帶5個小題類邏輯判斷題。
難度:兩類試卷通過設置不同題量和題型來實現難度區分,省級卷整體難度要高于市地卷。
關于新增的行政執法類試卷,我們認為,基于2022年國考大綱并無任何變化的情況,新增的行政執法類行測試卷仍考查五大部分——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和資料分析五大部分,即試卷的整體結構、考查題型會與省級、市地級保持一致,但在具體的題量、小考點和難度上,可能會與省級和市地級試卷存在一些差別。對此,報考行政執法類的考生,不必慌張,只須按照歷年行測試卷的考查內容進行充分的備考即可,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三、考查內容——穩中有新、平中見奇,重在測查綜合能力
大綱顯示:行測主要測查與公務員職業密切相關的、適合通過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考查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資料分析和常識判斷五部分。
詳細解讀:從考試內容來看,行測考試保持“穩中有新”的特色。
“穩”:行測仍由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資料分析五個部分組成,涉及數學、邏輯、語文、歷史、哲學、管理、法律等諸多學科的知識,試題具有相當高的難度。
“新”:隨著招考機關對應試者綜合能力要求的不斷提高,各部分的命題方式更加靈活多變,跨學科的題目不斷涌現,各類新題型時有出現。例如,近幾年陸續出現的圖文并茂的常識判斷題、通過圖形辨別網絡特點的定義判斷題、鏡像分割的圖形推理題、涉及數學專業知識的類比推理題等。
命題趨勢:由上可知,行測在題目命制上面仍可能出現小題型微調的情況。但萬變不離其宗,廣大應試者在備考過程中,要扎扎實實地提高自己閱讀、計算、推理、觀察、比較、判斷等基本能力,適應各種新題型、新問法,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以下是對各專項考查內容的詳細解讀。
1.言語理解與表達
大綱顯示: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測查應試者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考和交流、迅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包括根據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細節;正確理解閱讀材料中指定詞語、語句的含義;概括歸納閱讀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斷新組成的語句與閱讀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據上下文內容合理推斷閱讀材料中的隱含信息;判斷作者的態度、意圖、傾向、目的;準確、得體地遣詞用字等。常見的題型有:閱讀理解、選詞填空、語句表達。
詳細解讀:提升語感,邏輯思維不可缺。
命題趨勢:言語理解與表達題型固定為選詞填空、閱讀理解、語句表達三種,題量一般為40道。
選詞填空,多空設置成為主流,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此種題目的科學性。閱讀理解,依舊會以傳統的主旨觀點題和細節判斷題為主,推斷下文題、標題添加題、詞句理解題也會繼續考查;同時,預計文章閱讀題會繼續出席2022年國考。語句表達,穩定為語句排序與語句填充兩類題型。
備考策略:首先,研究歷年題目,了解命題思路。題目是最好的復習資料,通過揣摩題目,應試者能夠對命題者的出題思路、題目的難度系數、材料類型、陷阱設置等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從而做到胸有成竹。
其次,掌握解題技巧,提高解題效率。應試者在備考中要注重掌握相應題型的解題技巧,比如選詞填空中的找對應關系、閱讀理解中的找關鍵信息、語句表達中的解題思路等,這對提高解題效率有很大的幫助。
最后,廣泛閱讀文段,努力培養語感。應試者在備考中可將近五年常考的實詞和成語作為辨析的對象,熟記它們并了解其適用的語境;同時,要廣泛閱讀文段,培養語感,提高閱讀和理解的能力。
2.數量關系
大綱顯示:數量關系主要測查報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間量化關系和解決數量關系問題的能力,主要涉及數據關系的分析、推理、判斷、運算等。常見的題型有:數字推理、數學運算。
詳細解讀:理清考點,基礎知識是核心。
命題趨勢:數量關系極有可能依然只有數學運算一種題型,涉及知識點眾多,省級題量為15道、市地級題量為10道。數學運算的難點在于考點多而分散,如整除性、數的奇偶性與質合性、公因數與公倍數、等差數列、函數圖象、幾何計算公式及原理等。而數學運算的眾多解題技巧又是在基礎知識之上加以延伸的,如代入排除、設特殊值、比例性質、同余特性等,學習這些無不依賴于扎實的數學基礎知識。
備考策略:其一,儲備核心知識,掌握重點題型。數量關系部分基礎知識多。應試者需要認認真真地學習,掌握重點題型,如計算問題、幾何問題、排列組合問題等,為解題打下基礎。
其二,加強技巧訓練,掌握快解方法。國考數量關系難度相對較大,只有掌握一些快解方法,如代入排除、特值應用、不定方程等,才能在國考中取得時間優勢。此外,在平時做題的過程中,不要急于列式計算,而要仔細閱讀題干,分析數據之間已有或隱藏的關系,有意識地聯想和運用各種快解技巧,培養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感覺。
其三,注重實戰訓練,及時反饋總結。想要掌握數學運算的核心考點和快解技巧,合理、系統地訓練大量題目必不可少,尤其是歷年題目。通過練習,應試者不僅能夠發現自己的短板所在,還可以看出歷年題目的共同特征和變化趨勢,從而找到考試的命題思路。同時,實戰訓練并非機械性的重復工作,每次訓練結束后要及時地總結做題過程中遇到的解題技巧、重難點、易錯題,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及時返回到教材中,補學遺漏的知識點,完善自己的知識網,才能有效提高解題速度和正確率。
3.判斷推理
大綱顯示:判斷推理主要測查應試者對各種事物關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對圖形、語詞概念、事物關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較、組合、演繹和歸納等。常見的題型有: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邏輯判斷。
詳細解讀:重在推理分析,技巧解題是關鍵。
命題趨勢:判斷推理各部分考點穩定,題量一般為40道。從2017年開始,市(地)卷中雖然一直出現一篇材料帶5個小題的邏輯判斷題,但其解題思路與常規樸素邏輯題并無明顯差別。解答此部分試題不僅需要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較強的分析推理能力,也需要極大的耐心。
圖形推理依舊出現分類型、順推型、九宮格、類比型和條件型,整體考查難度基本與往年相當。
邏輯判斷的可能性推理以削弱型、加強型、前提型為主;必然性推理重點考查樸素邏輯,同時還會涉及直言命題、復言命題。
定義判斷的題干內容可能增多,或者會在題干中給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類似定義,增加考點的迷惑性,對應試者的閱讀能力和辨別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
類比推理近年來有難度加大的趨勢,其詞項間的邏輯關系呈現出復雜多樣的特點,且陷阱較多,應試者需認真分析,謹慎選擇,避免掉入命題陷阱。
備考策略:圖形推理:快速解答圖形推理題的前提是熟悉圖形推理的考查題型,以及常見的圖形推理考點;其次,要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讀圖能力,學會從圖形本身入手,分析提取圖形特征;最后,要掌握并熟練運用圖形推理的解題思路及簡單實用的解題方法,如空間折疊中的相對面與相鄰面、小圖形特征判定法、特征面定位法、兩面定位法等,這樣能夠切實提升解題速度,提高準確率。
邏輯判斷:必然性推理重在掌握概念間關系、復言命題的推理規則、樸素邏輯的快解方法等,只要結合適當的練習,很容易實現突破。可能性推理是備考的重點,首先要深入學習八大論證模型,建立解題的邏輯思維;其次要掌握三大常考題型(削弱型、加強型、前提型)的特點和解題思路;最后要熟悉可能性推理選項常設陷阱的六種形式,提高解題的準確率。在解題時,無論是可能性推理還是必然性推理,都要認真閱讀題干,明確題目所問,然后再結合選項尋找答案。
定義判斷:解答該題型,要先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理解定義判斷的常見考點類型及考查形式,掌握定義特征的分析、歸納方法,把握不同類型定義的本質區別及特點,重點學會快速定位題干的關鍵詞,抓住要點信息(如主體、客體、目的、手段、結果等)。此外,熟練并掌握解題方法,如特征篩選法、選項對比法等,才能在面對題目時輕松應對,以最少的時間解答題目。
類比推理:掌握常考的詞項間關系,包括邏輯關系、言語關系和常識關系;注意分析詞項間的復雜關系,比較選項間的細微差別,適當采用遣詞造句法和橫縱對比法來快速準確地尋找詞項間的關系,靈活解題。
4.資料分析
大綱顯示:資料分析主要測查報考者對文字、數字、圖表等統計性資料的綜合理解與分析加工能力。這部分內容通常由統計性的圖表、數字及文字材料構成。
詳細解讀:閱讀列式是基礎,快解技巧是王道。
命題趨勢:近年來,資料分析題難度加大,在考查方式上時有創新,題量一般為20道。計算及算式處理技巧是資料分析的提速核心。應試者應該掌握常見算式的處理方法,靈活運用首數法、有效數字法等,再輔以必要的簡單計算,以達到快速確定答案的目的。
備考策略:第一步,理解常考概念。應試者要注意擴大知識面,這有利于理解資料分析中的相關概念。常考的增長、比重、平均數等計算型概念和進出口貿易等專業理解型概念,以及多個概念的結合等,都需要重點理解。
第二步,學會快速列式。重點掌握基本概念及公式,應試者在平時的訓練中,要有意識地提高閱讀速度,讀懂材料中概念間和數據間的關系,用快速定位關鍵詞的閱讀技巧,定位資料數據,并根據題干要求進行快速、準確列式。
第三步,掌握速算方法。資料分析具有計算量大、時間短的特點,應試者應加強速算能力的培養,重點掌握常用的速解技巧,如首數法、有效數字法、特征數字法、同位比較法等,以保證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解題。
5.常識判斷
大綱顯示:常識判斷主要測查報考者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應知應會的基本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進行分析判斷的基本能力。
詳細解讀:學科知識廣,時政熱點需關注。
命題趨勢:時事政治、高新科技、生活方面的知識是考查的重點,題量一般為20道。常識判斷題目的出題角度、考查形式更加豐富多樣、更加成熟。其中時政、科技類試題同近一年來我國在相關領域的發展緊密結合,法律類試題考查近一年來新修訂或者新通過的法律頻率較高。同時,也會命制多學科相互融合的試題來考查應試者的綜合分析能力,比如人文知識同地理、物理、化學知識相結合等。
備考策略:第一,關注時政要點。應試者在備考時應密切關注社會熱點新聞,通過中國政府網或人民網、新華網等主流媒體渠道,重點關注黨和國家政策文件、領導人講話,我國航空航天、信息技術等領域的發展成果,法律法規的頒布與修訂,以及其他涉及國計民生的內容。
第二,理解把握難點。常識判斷部分看似簡單,但由于考查范圍廣泛,尤其是科技與生活、歷史與文化等學科,考點范圍難以把控,應試者在備考時要主動積累,擴大自己的知識面。特別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和2022年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眾多重大事件的重要周年,尤其是中共黨史相關內容(重大會議、戰爭)很可能成為近一兩年國考行測常識判斷的出題熱點。此外,對于大家普遍頭疼的法律知識,應下功夫識記與理解重要法條,做到不管考查形式如何變化,均可靈活應對。
第三,專項鞏固提高。在復習過程中,要善于總結,發現自己的薄弱學科所在。對于這樣的學科,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項訓練,以鞏固基礎。
相關推薦:
公務員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 公務員考試經驗 | 面試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