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基層農村的現實情況,大致有八種可資借鑒的發展模式。
(一)工業企業帶動型
即以當地基礎條件為出發點,以發展工業企業為契機,通過工業企業的發展壯大帶動農村政治、 經濟、設施、教育、文化、衛生等事業的綜合發展,同時鄉村在土地、勞動力等資源整合的基礎上又進一 步促進工業企業’的發展,使得工業企業與鄉村融為一體、和諧發展的一種新農村建設模式。
(二)特色產業帶動型
指在一個鄉或村的范圍內,依據所在地區獨特的優勢,圍繞一個特色產品或產業鏈,實行專業化 生產經營,通過一村一業發展壯大來帶動鄉村綜合發展的一種新農村建設模式。專業村是這種模式 的代表,需要三個基本條件:具有生產某種特色產品的歷史傳統和自然條件;有相應的產業帶動,市場 需求旺盛;需要“能人”通過產業集群形成規模。
(三)畜牧養殖帶動型
指在畜牧龍頭企業的帶動下,通過規模化拆建、產業化經營、循環化利用帶動農村發展、農民增收 的一種新農村建設模式。該模式的必需條件是:規模化的畜牧龍頭企業、特色的養殖品種和相應的市 場需求。
(四)休閑產業帶動型
指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利用農業生產經營活動、農村自然環境和農村特有的鄉土文化吸弓丨游客,通過 集觀賞、娛樂、體驗、知識教育于一體的新興休閑產業帶動新農村建設的一種模式。
采用這種模式應具有三個條件:交通便利,距離城市較近,靠近消費市場;有怡人的自然環境,有 一定的農業發展基礎;能滿足城市游客食、住、行基本要求的基礎設施。投資少、收益好、見效快是這 種模式的特點,也最能體現新農村的目標要求。
(五)商貿流通帶動型
指以發展現代農村商貿流通服務業和市場網絡,進而形成以當地農村為中心的市場,以市場促產 業、以產業帶鄉村、最終形成商貿發達、鄉村繁榮的一種新農村建設模式。該模式要具備便利的交通、 完善的基礎設施及配套條件和相關產業發展的支持。
(六)旅游產業帶動型
指以農村地區為特色,以農民為經營主體,以旅游資源為依托,以旅游活動為內容,通過農村旅游 促進新農村建設的一種模式。發展旅游業首先需要有可以挖掘的旅游資源,包括自然資源和人文資 源。其次是要有便利的交通條件,另外也要有與旅游相配套的娛樂、住宿、餐飲等基礎設施。
(七)合作組織帶動型
指以各種農民合作組織為依托,通過各種形式把農民組織起來,整合社會資源,促進農村各種生 產要素的合理配置,突破原有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制約,提高農業資源的綜合利用開發水平,通過壯大 集體經濟,改善公共設施,使農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不斷提高,促進村容村貌不斷改善進而建設新農 村的模式。
(八)勞務經濟帶動型
通過轉移大批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城,不僅加快了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而且優化了農村勞動 力資源的配置,提高了農村勞動生產率。轉移就業后的農村勞動力將獲得收益的一部分投人到農業 生產和農村建設中,反哺家鄉,反哺農村,從而直接或間接地推動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推進了新農 村建設。
公務員考試行測題庫丨公務員題庫手機端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