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怎樣理解用“新市民”一詞代替“外來務工者、農民工”等稱謂?
【答題思路】
這道題重要在于考察考生對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工的了解程度,對“新市民”此稱謂的理解。考生可以結合城市文化精神、農民工的實際情況,以及多個角度對“新市民”這一稱謂進行分析闡述。
【參考答案】
(一)近年來,在我國越來越多的城市,“新市民”一詞正悄然代替“外來務工者、農民工”等稱謂,進入了大眾傳媒和公眾的視野。這體現(xiàn)了城市對外來務工者、農民工的尊重,折射出一種和諧、文明、包容的城市文化。
(二)新市民”把農民工作為市民一份子,也體現(xiàn)了城市對農民工的認可和接納,是對他們付出價值的肯定。在我們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工擔起了許多重要的角色,建筑工人、環(huán)衛(wèi)工人、家政服務員、保安、搬運……這些又臟又累的活,都關系著城市的發(fā)展,都離不開農民工的辛勤付出。
(三)“新市民”所謂“新”,從另一個角度體現(xiàn)了農民工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融入城市中難免有不適應、不同步,而需要一個磨合的過程。存在與城市市民之間的差別和隔閡,一是由于成長背景、教育程度等原因;另一方面由于農民工在城市居無定所、無社會保障、子女讀書難、工作在社會底層,導致一些農民工自身也與城市市民有所隔離。
(四)讓“新市民”盡快成為城市的主人。我們看到,各級政府已將農民工群體納入城市經(jīng)濟發(fā)展的規(guī)劃,要增強“新市民”的歸屬感,就要切實解決好他們在生活、工作上面臨的困難,讓“新市民”共享城市的發(fā)展成果。而作為“新市民”也自然應該盡快提素,融入到城市的主流文化中,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城市文明發(fā)展負“新市民”該負的責任,盡“新市民”應盡的義務,與城市的發(fā)展同成長、共進步。
二、針對農民工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的情況,領導讓你調查農民工與城市市民之間產生隔閡的具體原因。對此,你將怎么做?
【答題思路】
這是組織協(xié)調類的題,在按照“計劃—實施—總結”的思路時,可以總結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的結合,靈活做答。
【參考答案】
(破題)針對農民工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的原因進行調查,我負責此項工作,一定要確保此項調查的客觀、真實、準確性。
(一)查閱資料,了解情況。認真查看涉及農民工的文件、信息簡報、報刊、網(wǎng)絡等,對農民工問題和國家的有關政策進行全面的了解。
(二)擬定計劃,實地調研。“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對政策、文件、情況的了解,更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去調查。首先,我會擬定一個詳細的方案,報領導審批。(方案確定調查的時間、地點、形式、內容,商請相關部門共同協(xié)作〈如民政、衛(wèi)生、教育、規(guī)劃建設、城市管理等〉。調查的地點,可以選擇社區(qū)、醫(yī)院、企業(yè)、街道等;調查的對象,要注意農民工、市民數(shù)量的平衡;調查的方式,可以通過問卷調查、電話抽查、走訪、入戶、開通網(wǎng)絡渠道等;調查的注意事項,要注意調查的語言、態(tài)度,確保安全、文明,尤其不要影響別人的工作和生活;落實好調查的相關責任人員,做好相關的資料準備和后勤服務工作。)待領導批準后,我會積極聯(lián)系相關部門負責人,落實好方案的內容,實地開展調查,力求做到全面、深入,不要讓調查流于形式。
(三)總結成果,務求實效。調查活動結束后,我會召集各部門負責人召開座談會,各抒已見,提出各部門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對策,總結出農民工不能真正融入社會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對策,供領導決策參考。
3、周末,有農民工到你們單位反映工資拖欠問題,單位只有你一個人在值班,而你又不是具體負責該業(yè)務工作的。對此,你將怎么做?
【答題思路】
這是普通協(xié)調類的題,考生要注意審好題,以及答題的靈活性和實際操作性,力求答出自己的特色。比如,很多考生答題一開始就說要安撫好農民工的情緒,而題目并未指出農民工情況激動;還有很多考生都提到給農民工倒上一杯茶、遞上一支煙,雖有可操作性,但太普遍而沒有新意;有部分考生提到請農民工到會議室去座談等,也不太符合實際。
【參考答案】
農民工作為社會弱勢群體,到我單位反映工資拖欠問題,向我們尋求幫助,體現(xiàn)了農民工對政府的信任,我一定高度重視,耐心做好接待工作。
(一)我會認真傾聽他們的訴求,對他們所反映的問題詳細做好記錄;
(二)由于他們反映的問題不是我具體負責的業(yè)務工作,“不在其位,不謀其職”,但“群眾利益無小事”,工資問題更是關系著他們的切身利益,我會立即將反映的問題向領導匯報。
(三)經(jīng)向領導匯報后,如果領導認為此事可以立即解決的話,我會安排好農民工在我們單位等候;如果領導認為此事需要在工作日時間協(xié)同相關部門一起解決,我做向農民工做好解釋,承諾辦理的時間,告訴他們我們單位的聯(lián)系電話,并讓他們留下聯(lián)系方式,確保和他們保持聯(lián)系。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公務員考試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566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