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據教育部最新數據報道,2015年中國輸出留學生52.37萬人,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40.91萬人。在他們當中,有些人從選擇出國到回國就業,都是遵從父母的安排,留學費用沒少花,但起薪也不再是想象中那么體面。對此,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近年來,在留學潮熱而不退的大背景下,海歸就業問題一度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由于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以及國內用人單位招聘機制的不斷革新,部分海歸就業陷入了尷尬局面。
其實,相比以往出國留學、學成歸國的令人羨慕的場面,近年來,出國留學已失去了當年的熱捧局面,甚至成為了某些人投機取巧的工具。在一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看來,出國留學能達到投機取巧的目的。以一年制授課型碩士為例,別人要花兩三年的時間拿到的學位你花一年就拿到了,其學術“含金量”難免會引發用人單位的質疑。更為重要的是,用人單位在招聘的時候,更加看重求職者的真才實學和實際工作能力,也更注重控制用人成本,這使得一些“魚龍混雜”的海歸們在動輒數十幾萬甚至上百萬的高額留學費用下,很難接受“不夠體面”的月薪,不免讓自己和家人都感受到失落和挫敗。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海歸就業難”從某種意義上是用人單位更加理性、務實的產物,他們不再迷戀“海歸”的標簽,而是更加看重求職者的真才實學。而根本原因則歸咎于出國留學的功能異化,海歸的社會聲譽不斷下降甚至已經“污名化”。在功利和算計的裹挾下,出國留學成為了一種“洗白學歷”、“貼金”的做法,致使留學生良莠不齊、泥沙俱下。這才造成了“自辱其名”的尷尬現狀。
總之,在“海歸”符號價值不斷下降的今天,海歸要想“贏得尊重、發揮作用、實現價值”,顯然不能依靠身份標簽,而是要靠實力說話。那種“根底淺”“腹中空”的海歸,“高投入低收益”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