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陜西山陽山體滑坡還沒完全平靜,海河之濱的兩聲巨響,又震醒無數夢中人。對于屢屢頻發的公共安全事件,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從公寓失火,到船沉江底;從踩踏事故,到“電梯吃人”;從遵義樓房垮塌,到多地地面塌陷;再從海航航空空中遇難顛簸,到陜西山陽山體滑坡,以及令人痛惜的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件,公共安全問題給我們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治理考驗。這些一次又一次警示我們應繃緊心中的安全之弦,守住腳下的安全防線。
安全就像空氣,往往讓人感到它不需要任何成本,只有失去的時候才知道代價驚人。其實,在過往的公共安全事故中,一旦出現問題和事故,往往都會引發相關部門的關注,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補正和完善;在外部輿論壓力下,職能部門能夠積極行動,強化監管職責,短時間內也可以起到較好的效果和作用。與此同時,相關政府也曾做出過一系列的責任追究與事故原因查清,如內部管理混亂、安全意識淡薄、違規違章嚴重、審批把關不嚴、監督檢查不到位、安全隱患治理不力等等,但是一旦事件被逐漸淡忘,某些職能部門的職責意識也會逐漸淡化,馬虎大意、敷衍塞責的情形頻頻出現。我們似乎總要在災難發生之后,才在震驚中匆匆“復習”過往的教訓,卻總是將提前的“預習”徹底忘在了腦后。
對于生命而言,我們需要的是保障,以最嚴的尺度,用最苛刻的標準。習總曾強調,“堅持標本兼治,堅持關口前移,加強日常防范,加強源頭治理、前端處理”。面對公共安全事件,面對“風險社會”,一方面,人人都應樹立一種意識,即把災難的代價預支為安全的成本,進而固化為生命的本能,唯有把安全意識固化到生產生活的第一環節,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從政府、企業到社會都應擔負起建設起“安全共同體”的責任,政府應將安全作為最需保障好的公共產品,引導全社會織密安全之網,筑牢安全之基。
當然,不可忽略的是,在公共安全事件發生時刻,政府應及時發布最真實、客觀的群眾關切信息,輿論應做出正確的導向作用,力避負面猜想,共同構建“信任共同體”,真正發揮“中國力量”。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