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詳細分析題干的引導信息
題干中到底有什么?這些信息又有什么用處?這是困擾很多考生的問題,也是難題。到底如何解決,這里不妨給大家舉個例子看一下:2016年市地的作文題干要求從“從某種意義上說,好的政策不僅僅是對公民意愿的滿足,更是對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養�!边@句話引發的思考說開去,寫一篇文章。題干這句話給了我們你很多信息,只可惜很多考生置若罔聞。仔細審查題目其實不難發現,這句話的關鍵詞有:好政策、意愿、理性、德行幾個詞匯,再結合其間穿插的關聯詞:不僅僅、更是、乃至,就可以得出基本結論,這篇文章我們要圍繞的核心是好政策,需要具體展開的方面是意愿、理性、德性,并且需要在分論點論證時盡可能體現出遞進關系。這樣,總分論點就出來了,也就是我們非常想得到的立意。通過這個例子我們不難發現,題干中所包含關鍵信息的得出,最少我們要遵循好三個階段:1、確定關鍵句;2、確定關鍵詞;3、確定關鍵詞之間的關系。其實,很多國考題目都有這樣的共性,大家不妨自己親自去試試,典型的有17年的題目;15年的題目、14年的題目。
二、認真查看給定資料的關鍵環節
申論科目前面給出的材料篇幅很長,不去借鑒肯定是不行的,但全篇詳細梳理也是不現實的,那么如何運用好關鍵環節。下面給大家看兩個例子:2016年副省題目中寫到“不學禮,無以立”來自于給定資料3,我們就應該首先關注給定資料3中這句話的上下文。只要我們能把這個方向確定好,接下來的步驟其實就是把該段落進行細化分析了,不論從針對性上講,還是從時間上來說,效果明顯都會高很多,正確率也會提升不少。在比如2015年市地的文章題目中寫到“人文是精彩的,科學是呆板的”這句話來自于給定資料6,而且文章有明顯的劃線標記。我們就可以詳細去關注材料6中這句話的上下文,通過簡短梳理,我們就能發現其實這句話本身是有問題的,這樣我們就能迅速得出總論點,也為分論點的得出提供了正確的方向一句。通過以上例子大家不難發現,所謂材料的關鍵環節主要存在于題干中給出話題的所在材料段落,如果能夠再輔助的結合下整篇材料的其它信息情況,那么最終得出正確的總分論點也就不是難事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