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面試時間的持續性。
面試與筆試的一個顯著區別,面試不是在同一個時間展開,而是逐個地進行。筆試是不論報考人數的多少,均可在同一時間進行,甚至不受地域的限制,例如每年六月的高考,盡管報考人數數百萬,且分布在全國幾十個省、市和自治區,而考試時間卻是統一的,因為筆試的內容有統一性,且側重于知識考察,考察內容具體,答案客觀標準,主觀隨意性較小,面試則不同。
首先,面試是因人而異,主考官提出問題,應試者針對提問進行回答,考察內容不像筆試那么單一,既要考察應試者的專業知識、工作能力和實踐經驗,又要考察其儀表、反應力和應變力等,因此只能因人而異、逐個進行。
其次,面試一般由用人部門主持,各部門、各崗位的工作性質、工作內容和任職資格條件等不同,面試差異大,無法在同一時間進行。
第三,每一位應試者的面試時間,不能作硬性規定,而應視其面試表現而定,如果應試者對所提問題,對答如流,闡述清楚,主考官很滿意,在約定時間甚至不到約定時間即可結束面試;如果應試者對某些問題回答不清楚,需進一步追問,或需要進一步了解應試者的某些情況,則可適當延長面試時間。
6.面試交流的直接互動性。
與筆試、心理測驗等人員甄選方式不同,面試中應試者的語言及行為表現,與主考官的評判是直接相連的,中間沒有任何中介形式。面試中主考官與應試者的接觸、交談、觀察也是相互的,是面對面進行的。主客體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反饋也是相互作用的。而在筆試、心理測驗中,一般對命題人、評分人嚴加保密,不讓應試者知道。面試的這種直接性提高了主考官與應試者間相互溝通的效果與面試的真實性。
7.面試評價的主觀性
與筆試那樣有明確的客觀標準不同,面試的評價標準往往帶有較強的主觀性。面試官的評價往往受個人主觀印象、情感、知識和經驗等許多因素的影響,不同的考官對同一位應考者的評價往往會有差異,而且各有各的評價依據。所以,面試評價的主觀性是面試的一大弱點。但另一方面,由于人的素質評價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考官可以把自己長期積累的經驗運用到面試評價中。在這個意義上,面試的這種主觀性有其獨特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