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簡稱調查研究,指對客觀事物的考察、考核和計算,從而了解客觀事物的真相,是一種感性認識的活動。簡單地說就是運用各種科學手段獲得經驗材料的過程。定義中的兩個重點:1、客觀事物,2、科學手段;兩個要點:1、調查的基礎上,2、概括歸納;調研的答題思路:1、時間答題法,2、要素答題法。
在此專家著重介紹時間答題法,這個方法簡單、易懂、清晰、明了,初學者可一目了然。
準備階段:人、財、物、地、時
拿一道例題來說明。
某市博物館免費開放三年,卻一直無人問津,領導把這個任務交給你,讓你去調查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措施,你如何組織?
人:“彼此”。1、“此”:誰負責這件事?我和我的團隊(我、同事、專家);2、“彼”:利益相關方(館長、群眾、工作人員)。
財:申請資金
物:“彼”和“此”的延伸,主體的物質準備對要采訪對象的方法。(五顆星,物的準備往往預示著后面方式)
當主體少而精時:訪談;多而雜時:問卷。少而雜和多而精的情況很少存在題目中(館長:訪談,群眾:問卷、隨機采訪,工作人員:訪談或者座談。)
地:調研地點
時:彼此合適方便的時間
此處應注意的是大家對于調研的方法必須牢記在心,不然在“物”的選擇是只能是問卷和訪談的資料。
八個字必須牢記:文獻、問卷、觀察、訪談。文獻和觀察是最容易忽略的,對于考生來說確實容易搶分的法寶。此題中需要文獻查閱(關于圖書館的建館歷史等),沒有了解就沒有發言權,觀察調查(作為第三方評價此圖書館在圖書界中的歷史價值)。
專家提醒考生,調研的方法不止有問卷和訪談。牢記文獻(專家的學術報告、官方數據、法律法規、雜志研究報告)和觀察調查(調研地點隱藏身份,客觀記錄)才能把調研題目思慮得更加周全。同時要注意訪談不止一對一,也有座談會形式的一對多,暗訪里的事實拍攝、喬裝身份等;問卷除了紙張類,網絡類和電話類這些生活中常見的方法之外,考生還可以探索其他的調研方法,甚至把不常見的主題以合理的方法來處理好。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公務員行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566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