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黃樹賢表示,要著重解決發生在基層和群眾身邊的生冷硬推、吃拿卡要、與民爭利、欺壓百姓等“四風”問題,嚴肅查處小官巨腐等基層腐敗問題。(4月23日新華網)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在基層,執政的基礎在基層。隨著國家對基層建設的投入加大,大量資源“下沉”為某些心術不正的基層官員提供了貪腐機會。一些惠民政策在落地過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也可能被扭曲為權力尋租的工具,直接危害群眾利益。隨著黨中央反腐力度空前加大,全國上下掀起了“老虎蒼蠅一起打”的反腐風暴,然而,面對頻出的基層貪腐大案,公眾在點贊“打虎上無禁區”的同時,更期待“拍蠅下無死角”。
“蒼蠅之腐猛于虎”。“小官巨腐”等基層腐敗問題已經引發全社會關注。基層小官貪腐在國家層面來說是“蒼蠅”,但對這些“蒼蠅”身邊的群眾來說,其危害不亞于大“老虎”。回顧近年來引起輿論關注的基層腐敗案件,可發現貪腐金額十分驚人。“蒼蠅”可能只是一個基層普通科員、一個村官,職務不高,權力不小,卻憑借手中的實權動輒也能貪腐千萬甚至過億。而令人最為憂慮的是,這種“小官巨腐”現象并不鮮見。據調查,在2014年各地紀檢部門公布的“反腐成績單”中,基層“虎蠅”占比不斷增加:西安市紀委查處的鄉科級及以下干部占貪腐類案件總量的87.9%,個別案件涉案金額上億元;北京市紀委共查處“小官”貪腐案件194人,違紀金額3.58億元,其中千萬元以上4人……他們的貪腐行為看似“邊角碎料”,沒有一些“老虎”的大案要案那么顯眼,但積少成多。這些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征地拆遷、項目審批、截留挪用公款等領域的基層腐敗已成重要隱患,給群眾和社會造成的危害絲毫不比大案要案遜色。
“縣官不如現管”。權力大小并不與行政級別絕對成正比,基層干部級別不高,但關系網錯綜復雜,縱然位低但權重,他們直接接觸、管轄著地方各類事務,尤其是掌握著土地、財務、人事等領域審批權、管理權的干部,甚至可以權傾一方。然而,也正是由于“蒼蠅”們職務級別低,處于國家政權的最底層,因此對其的審計和檢查往往流于形式,對他們的監督約束也就自然乏力,進而為其腐敗空間提供了條件。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權力不分大小,不受約束才是貪腐的根源。監管和制衡機制不到位,“小蒼蠅”照樣干出“大老虎”的事來。由此,筆者認為,治理基層腐敗問題的當務之急,就是要進一步加大有針對性的打擊力度,堅持露頭就打的的集中式清理,用從嚴從重查處形成巨大威懾,使基層干部“不敢腐”。當然,對反腐敗而言,防患于未然往往比事后懲處更重要,也就是說要從規范和約束權力運行入手,將基層的監督和制約機制落到實處,編織權力運行的制度籠子,并對基層干部加強廉政教育,讓他們“不能腐”、“不想腐”。
盡管實現這樣一種愿景任重而道遠,但我們依然充滿期待。在這樣防微杜漸、從嚴治吏的高壓態勢下,反腐“拍蠅下無死角”的局面定會更加穩固,定能重拾政府公信力,清明的政治風氣和健康的政治生態也定會再現!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答案、公務員真題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