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是整個公務員考試環節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當然面試是帶有一定主觀性的考試,考官對考生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大方、得體的舉止會贏得一定的印象分。但是面試中更重要的是答題的內容。那如何在內容方面讓考官眼前一亮,成為眾多考生中獨得考官青睞的那一位呢?考試吧在此進行指點。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并不難。我們首先要研究一下考官在考場上的心理。以山西省省考省直行政機關為例,一個上午的時間,每一組考官要面試14~16位考生,大部分的考生都是在考前參加過各種面試培訓的,很容易形成模式化的答題思維。那么考官在聽考生答題的時候就會聽到很多雷同的答案,昏昏欲睡,可想而知面試分數會是什么樣子了。因此,要想在面試中鶴立雞群,就要吸引考官注意力。那么如何在答題過程中凸顯自己的亮點呢,我們以一道題為例進行理解:
【例題】南山湖是L省最大的平原淡水湖泊,是鳥類遷徙的必經之地。為了給鳥類留下一片棲息的港灣按照國家“退耕還濕”的要求,該省K縣將南山湖附近5000畝稻田恢復為濕地,大面積種植蘆葦、蒲草和矮株高梁等植物。目前,南山湖生態區發現143種鳥類,南山湖成為K縣綠色后花園和L省的生態屏障。
請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看法。
【答題思路】這是一道政策類的題目。首先,對于K縣的按照國家要求的做法應該給出自己的態度:K縣這樣的做法擴大了濕地面積、改善了氣候和生態、保護了生物物種的多樣性、促進了當地的旅游業,帶動了當地的綠色經濟發展……
這樣的政策在執行的過程中免不了會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例如:“退耕還濕”不可避免地會使得耕地面積減少,從而導致糧食總產量減少,涉及到糧食安全問題、失去耕地的農民如何安置,將來的生計如何解決、后續的生態保護工作、環保監督工作是否能跟得上等等。
為了保證K縣“退耕還濕”政策能夠更好地落到實處并取得良好的實際效果,就要分析解決政策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針對耕地面積減少,糧食減產的問題,可以引進先進農業技術,提高耕地單位產量;針對農民的安置問題,政府要做好溝通與安置工作,培訓相關技能,讓農民能夠參與到南山湖的生態保護與旅游業發展中來,讓原先的農民真正成為“退耕還濕”政策的受益者,成為南山湖的主人,既解決了他們未來的生計問題又能夠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參與到濕地后續的生態保護以及環保監督工作中,一舉兩得。
【亮點】這道題的答題亮點就在于最后的做法能夠同時解決政策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多個問題,起到一石二鳥的作用。這樣的對策就會吸引考官的注意,顯現出自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整體的統籌能力和思維的活躍性。在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
考試吧認為,在面試備考中要比別人多想一步,有沒有更好的亮點可以讓考官眼前一亮,讓考官在昏昏欲睡的面試中,精神一振,給出高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