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綜合指的是在頭腦中將事物的各個部分或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內在邏輯概括出一般特征,即給出總的看法;所謂分析就是在頭腦中將事物的整體分解為若干部分或按要素逐一說明其內在本質的過程,即分解、拆分。其中包含的社會現象類最常考,往往結合時政問題進行測查,難度較大。所以接下來考試吧通過一道例題講解一下綜合分析能力的運用方法和解題思路技巧。
【模擬試題】
近年來,就業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不斷上升,這些有一技之長的畢業生深受企業歡迎,但是許多考生仍不愿意報考職業院校,對此你怎么看?
【分析】
首先,通過審題明確題干中的核心話題。抓住轉折關鍵詞“但是”,發現重要的題干信息,總結出需要討論的話題為“職業院校遇冷”現象;其次,就“職業院校遇冷”問題進行全面詳細地分析,比如“遇冷”現象現在發展過程中的現狀,這種“遇冷”狀況發展帶來的危害、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及最后我們可以采取的應對措施。
【答題思路】
表態:職業院校作為素質教育和高等教育等的有效補充,出現職業院校遇冷現狀,不利于學生的多渠道成才和職業院校的可持續發展。
影響:長期來看,一方面就會影響著職業院校自身的招生、教育及發展問題,使其國民教育造成失衡,那么制造企業即將面臨人才缺乏,影響到了我國勞動力供需平衡,對企業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有很大影響;另一方面制造業產業若不能得到好的發展,不利于大國形象的樹立,致使工匠人才供給不足,對于國家的2015計劃的實施將產生重大影響,國民經濟也會受損。
原因:首先,社會認同不夠,不能夠得到社會上更多的接納和尊重,學生及家長存在著“重技能輕學歷”的傳統教育觀念;其次,政府支持不足,教育經費支出水平不及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高考填報志愿時也是按批次錄取;再次,職業院校與市場嚴重脫節,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欠缺,師資力量缺乏、教學條件較差,最后,部分崗位工作環境臟亂差,晉升渠道窄,導致學生畢業后不愿意從事這樣的工作。
對策:既要培養愛因斯坦、培養愛迪生、也要培養魯班,為了更好的應對“職業院校遇冷”現狀,首先,國家應提高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通過宣傳引導學生及家長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正確認識職業教育和技術人才的重要性,提高社會地位,從思想上轉變觀念,更加接納和認可;其次,突出辦學特色、加強教師隊伍及硬件條件的建設,職業院校辦學需與市場需求聯系,通過校企聯動實現產教研相結合,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使人才得到更好的就業保障;再次,政府應當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推進高考制度改革,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重視技術人才,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進一步營造大國工匠的社會環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