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大會回顧了歷時七年以來的扶貧經歷和成績,對參與脫貧攻堅工作的先進個人和集體做了表彰,并且總書記做了重要講話。
熱點一:大會背景
2013年,習總書記到湖南省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這一理念,并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現行條件下貧困縣全部摘帽,現行條件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到2020年11月23日,隨著貴州省最后9個縣脫貧摘帽,標志著全國共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勝利。下一步,國務院扶貧辦改組為國家鄉村振興局,預示著鄉村振興工作即將全面鋪開。
熱點二:代表人物
1、毛相林
毛相林,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村委會主任。
下莊村位于重慶大山深處,四面環山,是名副其實的“天坑”,沒有通向外界的道路,村里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出去過。毛相林帶領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懸崖峭壁上鑿石修道,在這期間,他花光了所有積蓄,并且有村民因此而付出生命,終于歷時7年鋪就一條8公里的“絕壁天路”。
2005年以來,他培育“三色”經濟,發展鄉村旅游,推進移風易俗,提振信心志氣,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讓鄉親們改變了貧困落后面貌,過上了富裕文明生活。毛相林打通絕壁、誓拔窮根的事跡傳遍了全國各地,贏得了人們廣泛贊譽,他也陸續獲得“時代楷模”“最美奮斗者”“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等榮譽稱號。
毛相林向絕壁要天路,生動體現了一名黨員干部的初心使命和艱苦創業的偉大精神,不愧為“當代愚公”,這條路是下莊村走出大山的路,同時也是下莊村村民走向富裕的“小康路”。
2、張桂梅
云南很多貧困地區重男輕女現象仍十分嚴重,很多女童很小就被迫輟學打工,張桂梅希望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幫助女童實現讀書夢想。
2008年,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成立,這是全國唯一一所免費女高,專門供貧困家庭的女孩讀書。學校建校12年以來,已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從這里走進大學完成學業,在各行各業做貢獻。
多年積勞成疾,張桂梅的身體每況愈下,患上了10余種疾病。張桂梅說:“當聽到學生大學畢業后能為社會做貢獻時,我覺得值了。她們過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這是對我最大的安慰。”
在男女平等觀念早已深入人心的當下,難以想象在祖國的某個角落仍然存在著如此嚴重的性別歧視,上學不僅僅是學習知識的問題,更是我們扶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學習,才可以開闊眼界,走出大山,才有能力創造更好的生活,所謂“扶貧先扶智”就是這個道理。
3、黃文秀
黃文秀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畢業,2018年擔任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從進村開始,黃文秀就努力融入當地生活,挨家挨戶走訪,學會了桂柳方言,一年多時間,她幫村里引進了砂糖橘種植技術,教村民做電商;協調給每個村建起了垃圾池。在黃文秀任上,百坭村103戶貧困戶順利脫貧88戶,村集體經濟項目收入翻倍。
2019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遭遇突發山洪不幸遇難,年僅30歲。
黃文秀是當代青年人的杰出代表,走出校門即為人民公仆,走上崗位就是深入群眾,用自己的力量,改變家鄉的貧困面貌。“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不僅僅是六七十年代知識青年們的口號,也是當代青年人的理想。
熱點三:相關理論
目標: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
做法:四個切實:一是要切實落實領導責任;二是要切實做到精準扶貧;三是要切實強化社會合力;四是要切實加強基層組織。
五個一批: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六個精準: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相關推薦:
公務員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 公務員考試經驗 | 面試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