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邏輯中,有一種題型叫做“前提型”或者“假設類”。它的問法一般有以下幾種:“上面的邏輯前提是哪個?” “再加上什么條件能夠得出結論” “上文的說法基于以下哪一個假設?”“上述結論中隱含著下列哪項假設?”“上述議論中假設了下列哪項前提?”。對這一類題目很多同學摸不著頭腦,大部分是憑著感覺做,導致正確率不高。所以考試吧事業單位考試網在這為您揭秘假設類題目,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般來說,常見的思路是搭橋。即前提和結論之間是出現跳躍,只需將前提和結論之間建立聯系。但是有很多題,假設的比較隱形,所以每逢這時就很難入手。所以必須首先明確假設的含義。
假設是指推理成立的必要條件。所謂必要條件即有了這個條件,推理不一定成立,但是沒有這個條件,推理一定是不成立的。所以這也為我們做題提供了一個解題方法,即我們可以加入否定來判斷。根據假設的定義,若某條件是推理成立所做的假設,那么沒有這個條件,推理必不成立。如果某備選項加入否定以后,對段落推理不起作任何作用,推理仍然可以成立,那么該備選項必然不是一個假設。例如:
據最近的統計,在需要同等學歷的十個不同職業中,教師的平均工資五年前排列第九,而目前上升到第六;另外,目前教師的平均工資是其它上述職業的平均工資的 86%,而五年前只是55%。因此,教師工資相對偏低的狀況有了較大的改善,教師的相對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上述論證基于以下哪項假設?
I.近五年來的通貨膨脹率基本保持穩定。
II.和其他職業一樣,教師中的最高工資和最低工資的差別是很懸殊的。
III.學歷是確定工資標準的主要依據。
IV.工資是實際收入的主要部分。
A.僅I、III B.僅II、IV C.僅III D.僅IV
【答案】D。解析:題目的論證是工資低有了較大改善,推出生活水平提高。要想讓這個論證成立,可以從選項的反面出發。I,假設通貨膨脹率不保持穩定,工資改善和生活水平提高也并不相關。II,假設最高工資和最低工資不懸殊,工資改善和生活水平提高也并不相關。III,假設學歷不是依據,和結論也沒有關系。 IV,假設工資不是實際收入的主要部分,那么即使工資高,生活水平也不能提高,所以工資是實際收入的主要部分是必須假設的。
所以,利用這種否定選項,然后將其帶入題干關系進行驗證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決假設類的題目,同學們可以多加練習。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