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是近年來比較熱的話題,考試吧特為廣大考生提供一篇關于“工匠精神”的范文,祝大家考試一臂之力。同學們可以借鑒其中的語言表達和相關素材,但切忌完全抄襲。具體的題目和分論點一定要嚴格按照材料要求去寫。
敬業報國匠心圓夢
——工匠精神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復興之路
一國之產品質量,往往被視為一國之文明程度;一國產品信譽,往往是一國之國民尊嚴。縱觀世界文明史,在世界貿易中,那些生產的器物被他國廣泛使用、欣賞乃至推崇的民族,其文明亦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中華文明之所以在世界上大放異彩,除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外,起初引起人們直接興趣的,恐怕還是中國的產品,而工匠精神對今天的重大意義也在于此。
工匠精神造就中華民族輝煌歷史。一部中華文明史,凝聚著歷朝歷代工匠們的智慧和創造,如同諸子百家造就了中華民族思想天空的群星燦爛一樣,工匠精神也曾造就我們民族的百業興旺、空前繁榮。蜿蜒萬里的長城、栩栩如生的秦陵兵馬俑、“臻于極致的青銅典范”的四羊方尊、絢麗神秘的敦煌壁畫、巧妙絕倫的趙州橋……這些珍貴的歷史遺存無一不是工匠精神的化身。又比如中國紅茶,曾經成為歐洲皇室貴族的標簽。這些輝煌的貿易成就,充分證明工匠精神在我國有深厚的傳統基因,我們應該回歸傳統,去提煉和梳理屬于我們自己的工匠精神,并加以傳承和創新。
工匠精神支撐強國戰略。眾所周知,追求強國夢的德國人曾以剽竊設計、復制產品、偽造商標等手法,不斷仿造英、法、美等國的產品。后受英國議會質疑后,知恥而后勇,制定了質量強國戰略。從此,精益求精、專注如一的工匠精神成就了德國制造。隨著勞動力成本增加,我國制造業傳統優勢正在喪失,從中低端向高端轉移勢在必行,而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產品質量始終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制造業是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強國必須先強質。唯有如此,才能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三大轉變”,才能完成中國制造由大變強的戰略任務。
工匠精神鍛造國民新素質。“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世間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陸游詩中表達的不僅是詩歌創作的意境,也是對工匠精神的極好詮釋。中華文明在歷史上之所以被人尊重,正是因為產品精美,源自追求極致完滿和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美國當代著名發明家迪恩·卡門說:“工匠精神不僅是一個國家的一部分,更是讓這個國家生生不息的源泉。”要完成民族復興偉業,就要充分發揚工匠精神。我國離真正復興還任重道遠,文明的復興是實現民族復興的關鍵。因此,需要將工匠精神內化為國民品性,推動中華文明的復興。
正所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個人、社會和國家都需融入務實求精的工匠精神。唯有如此,我們的民族方能贏得更多尊重,中華文明方能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輝。
相關推薦:
2018公務員申論熱點 | 申論范文 | 申論指導 | 經驗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