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曾經指出:“中國革命的主要問題是農民問題”。公元2000年,湖北監利縣棋盤鄉黨委書記李昌平給朱镕基總理的信中大聲疾呼:“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應該說,黨和政府最高領導人和基層一線的干部對三農問題的重視是一貫的,但是,時至今日,農村中的貧困問題、農民的發展問題、農民的基本權利的保護等問題仍然十分嚴重,那么,原因何在呢?
“天地之間,莫貴于人”,三農問題其實最主要的還是農民問題。農民為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農民因其視野的局限和知識能力的有限,其在觀念上難以適應現代化的生產方式;其分散的小生產的農業生產方式在集團化、專業化的現代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處于弱勢;其在身份和待遇上還存在種種不公平待遇,其發展機會還非常缺乏。盡管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化取得了巨大成就,數以億計的農民通過城市化改變了自己的處境,但是相對于八億多農民來說,城市化的速度和城市的消化能力仍然不能滿足需要。我們的國家面臨的是其他發達國家所沒有經歷過的現代化進程,我們要完成的任務也是很多發達國家難以想象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當前的農民問題實際上是中國問題的一個縮影,“農民問題是中國問題”,一位學者深刻的指出。
農民問題如此重要,亟待解決,有鑒于此,我們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下定決心,迎難而上,集中全力破解農民問題。
第一,要切實轉變觀念,摒棄極端功利主義的思維方式。我們的發展是為了人民的,這是我們的目的所在。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點上,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逃脫。有些官員的意識里,極端功利主義觀念占了上風,他們沒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他們往往認為服務于農民,為農民謀福利付出的汗水多,得到的回報少,甚至沒有回報。他們熱衷于搞政績工程,熱衷于升官發財,熱衷于片面發展。這種觀念是有害的,應該要警醒。一個黨員干部應該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時”,老百姓的認同是黨和政府的價值所在,也是黨員干部的價值所在。
第二,要切實保障農民的基本權利,切實幫助農民獲得發展的機會。今年是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第三次“解放思想”大討論正如火如荼的展開,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深刻地指出:前兩次解放思想是“還利于民”,而第三次解放思想是“還權于民”。農民應該享有與其他公民一樣的平等地位,要盡快打破城鄉分割的二元體制,要在勞動保障、養老醫療、子女入學等方面切實保障農民的基本權利,要通過教育引導幫助農民獲得發展的機會。要盡快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系統和社會救助系統,使任何有困難的公民都能夠得到救助。
第三,要在農村加大投入力度,重點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要重點推行廣播電視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工程,要進行水利建設,要建設鄉村衛生所、鄉村小學等服務農民的基本生產和生活設施。要引導農民發展特色農業,進行農業產業化經營,要通過科技、外資、教育、信貸等手段幫助農民脫貧致富。
第四,小城鎮建設與外出務工相結合轉移農民。城市化是解決農民問題非常關鍵的途徑,在宏觀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城市吸收轉化農村人口的能力也在加強,我們要切實關注農民工在城市的處境,要保障他們的工資待遇、醫療養老等方面的權利,要尊重農民,采取各種措施提高農民社會地位。同時,小城鎮建設也是消化農村人口的重要途徑,要把小城鎮建成農民全面發展的平臺,要把小城鎮建成農民融入現代社會的平臺。
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農業社會,“中國人上推三代都是農民”,農民是我們的父老鄉親,我們有責任解決好農民問題。同時,解決好農民問題對于我國改革開放的繼續推進,對于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對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意義重大而深遠。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