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據報道,2014年12月4日,家住武漢洪山區、年近70歲的屠婆婆,因每次乘公交地鐵時,總有人主動讓座,她突發奇想,每當有人讓座,她就在征得對方同意后用手機為其拍照,半年來共拍下59張照片。“59張笑臉,59次讓座經歷,59次美好的回憶”,網友紛紛點贊。
【深度解析】
權威論述:
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習近平
深入開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活動,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激勵人民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鼓勵全社會積善成德、明德惟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撐。
——習近平
引起熱議的原因:
有句名言說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來尋找光明”。微笑是最美麗的語言,59張“讓座笑臉”之所以讓人感動,被網友所關注,也在于每一張笑臉凝聚了沒有湮滅的正能量,59張笑臉匯聚起來就是綿綿愛心的滾滾波濤。其實,現在社會上不乏善意之光,而更多的時候是我們缺乏對善意的發現、尊重和宣傳。對好心人的銘記,就是做到這些的第一步,將每個細小的善意匯聚起來,就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強大動力。
啟示:
59張“讓座笑臉”象一枚多棱鏡,折射出社會文明的紛繽色彩,透過它可以看到社會文明一個真實的狀況;通過它更能看出我們關注和善待社會善意的缺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社會轉型時期,更多的著眼點不止要放在“大感動”的善舉,也要關注平凡而普通的“微能量”,把這些匯聚起來,便是社會的主流,便能驅散少數冷漠個案的寒意,增強社會文明自信,“捂熱”社會信任。
意義:
“讓座笑臉”給社會和公眾上了一堂生動的“德育課”。必須把品德教育作為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從孩子抓起,貫穿終身教育的各個階段。教育能培養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社會風氣需要大家來共同營造。比如,讓座雖然需要受讓者用“感恩”來良性互動,但并不需要物質回報。其實,對讓座者說一聲發自內心的“謝謝”,或者投以贊許和鼓勵的目光,報一個發自內心的微笑,就是對讓座行為的一種激勵和回報。
建議:
相比老人給讓座者拍照留念,人們更習慣于對不讓座的行為進行道德鞭撻,認為讓座是人的一種道德本能,不值得鼓勵,也不值得褒揚。然而,即便讓座是人的一種道德本能,也需要正義力量去激勵。若想化解不讓座的道德困境,除了有關部門要制訂相關規定,予以約束和懲戒之外,更需要社會和輿論的積極宣傳與倡導。
一方面,對于社會上存在的一些弊病,當然要毫不留情地揭露;另一方面,對于讓座等一些平凡的善舉,也應該進行積極的頌揚;當然,更需要像7旬老人這樣的善德公民,這些公共道德的傳承者和倡導者,用“讓座笑臉”,去傳遞道德信任,去激發社會正能量。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