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點擊查看: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匯總
打造中國制造金字品牌
“中國制造2025”給中國制造訂立了時間表和路線圖,“互聯網+”戰略讓中國制造添加了新動力和新活力,“一帶一路”布局為中國制造加速了走出去和走進去。然而,“內憂外患”下的中國制造猶如沉寂多年的隱士,不僅要正視能力,還要挖掘潛力,更要始終努力,唯有“內外兼修”,才能重出江湖,打造金字品牌。
“苦練內功”需堅守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是盲目執著而是目標篤定,不是矯情較勁而是精益求精,不是一成不變而是銳意創新。中國制造必須堅守“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轉”的信念才能從平凡奔向卓越,又將卓越歸于平凡。中國制造不缺少產業鏈條,而缺少對品種廣泛性的探索;中國制造不缺少政策扶持,而缺少對品質極致化的追求;中國制造不缺少市場需求,而缺少對品牌影響力的重視。中國制造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光環籠罩下,切不可沾沾自喜,而應以工匠精神理性回歸,經濟發展“新常態”需要以工匠精神提質降速,制造業轉型升級需要以工匠精神助優驅劣,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要以工匠精神推陳出新。因此,唯有堅守工匠精神才能讓中國制造順應“新常態”趨勢,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兼修外功”需樹立品牌意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擴大內需的應對之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人才匱乏的補給之計,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是模式弊病的治療之方,凡此種種,皆為制造業“走出國門”奠定了堅實基礎。然而,中國五百強無法成為世界五百強的尷尬,中國標準無法同步世界標準的無奈,中國土豪無法購買中國制造的羞辱,都讓我們清醒的認識到,缺乏品牌意識的中國制造只能繼續充當世界產品加工廠,只能繼續被技術壁壘拒之門外,只能繼續幻想世界愛上中國造,因此,我們必須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創業,特別能創新”的精神樹立品牌,發揮東方文明“發源地、聚合地、傳播地”的優勢宣傳品牌,堅持人才培養“凝聚人、引導人、塑造人”的戰略創新品牌,才能讓中國制造產生國際影響力、沖擊力、戰斗力。
唯“內外兼修”,方能打造金字品牌。苦練內功與兼修外功如同鳥之雙翼,車之雙輪,唯有苦練內功才能實現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唯有兼修外功才能實現產能有保障,產品有質量,產業有發展。打造“中國制造”金字品牌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發展賦予中國的歷史使命,以工匠精神引領中國制造的品質提升方解“內憂”,以品牌意識塑造中國制造形象方止“外患”,唯如此,才能實現比翼雙飛,雙輪驅動,讓中國制造成為世界品牌。
“匠心獨具”是傳承千年而亙古不變的永恒選擇,它是一種追求,一種信仰,一種堅守。中國制造在風云變幻的國際環境中,在利益交織的時代轉型期,能夠始終佇立潮頭把握時代脈搏,需要堅守的就是“工匠精神”,需要樹立的就是“品牌意識”,在苦練內功與兼修外功的天平兩端,唯有不偏不倚,方能不卑不亢,方能不破不立,以中國制造帶動經濟穩定健康發展我們一直在路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