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點擊查看: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匯總
精準扶貧重在“扶志”與“扶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扶貧事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絕大多數國人都擺脫了貧窮落后的面貌。但是,由于人口多、底子薄等特殊國情的限制,仍有很多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嚴重限制了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進程。而單純借助“輸血式”的外部幫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必須要從“輸血式”扶貧轉變到“造血式”扶貧。
造成貧困的原因多種多樣、非常復雜,既有客觀原因,又有主觀原因,既有地理條件限制,又有缺乏產業原因。因此,開展扶貧工作必須要針對不同的“病因”精準施策。而當前很多貧困地區之所以多年來扶而不起,幫而不富,助而不強,主要是因為他們缺乏脫貧致富的志向和勇氣,缺乏自力更生的職業技能。因此,要提高扶貧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必須要“扶志”與“扶智”相結合。
精準扶貧要重在“扶志”。貧困縣,原本是一個并不光彩的詞匯,但是卻因為由中央財政的巨額財政資金扶持和教育、科技、招商引資、甚至行政編制等方面的巨大政策優惠而成為眾多所謂的“貧困縣”爭相追求的“香餑餑”,達到脫貧條件的貧困縣則出于利益的考慮不愿“摘帽”。這些現象表明,某些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不是不能致富,而是缺乏靠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的志向和勇氣,缺乏勤勞實干的精氣神,存在“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因此,扶貧必先“扶志”,要通過宣傳教育,轉變一些地區“等、靠、要”思想,調動群眾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其主體作用。
精準扶貧更要重在“扶智”!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單純地依靠外部“輸血式”扶貧,給錢給物,雖然可以解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時之困,但沒有脫貧致富的勇氣和信心,沒有脫貧致富的一技之長,沒有“造血功能”,貧困地區就不能夠從根本上斷掉窮根,就不能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途徑,要從根本上實現貧困地區的脫貧致富,必須要增加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要改變過去“輸血式”扶貧的模式,轉向“造血式”扶貧,從單純的物質資金支持轉變到重視貧困地區人力資源開發,讓群眾充分認識到掌握脫貧技能的重要性,提升群眾的文化素質與職業技能,通過創業就業、產業發展來增強脫貧致富的技能。
“足寒傷心,民寒傷國!比娼ǔ尚】瞪鐣,最艱巨的任務在貧困地區。由于地理環境、產業結構、基礎設施等條件差異巨大,各地致貧原因也不盡相同,所以開展扶貧開發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唯有用科學的態度營造脫貧扶志扶智的制度環境,轉變“等、靠、要”觀念,扶志與扶智相結合,才能增強貧困人口的脫貧能力,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