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二維碼 |
掃描/長按二維碼 |
申論范文:消除任性之霾 擁抱理性之光
曾幾何時,“任性”開始成為一種時尚,有錢任性、有權任性、年輕任性……各種冠以“任性”之名的肆意妄為大行其道。這些看似張揚個性,實則缺乏理性,沒有規則意識的行為,不僅讓個人的生活陷入窘境,還會使得整個社會戾氣盛行。社會的撕裂,秩序的紊亂,值得我們反思。“任性”是不值得驕傲的,理性才應該被奉為圭臬,要讓理性常駐靈魂深處。
理性是個人修身之要。米蘭昆德拉曾說:人之所以高貴,是因為它的靈魂中駐扎著理性。在當今這個喧囂的社會,人們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焦慮、壓抑自我的不良情緒。如果不能很好的克制自己,就有可能做出各種不理智的行為,最終害人害己。“路怒癥”是近些年時常出現在我們視野里的一種任性行為。因為別人的一次超車,心生怨氣,繼而開始競相飆車,引發一場驚心動魄的“速度與激情”;因為別人的一次加塞,頓生不滿,惡語相加、大打出手,對周圍川流不息的密集車流視而不見。根治這些任性頑疾,離不開法律的嚴懲,更重要的是需要在全社會呼喚理性的歸來,讓理性成為引導個人前行的指南。
理性是企業立業之本。企業的發展不僅是企業家個人的事,也關系到千百萬人的日常生活,關系到經濟社會的健康持續發展。遺憾的是,時至今日仍有許多企業我行我素,全然不顧社會整體的利益。遮天蔽日的霧霾之下,仍有不少企業任性超排偷排,為一己之私,置他人生命安全于不顧。食品安全備受關注的今天,仍有不少企業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韙,屢屢突破人們的忍耐底線。這些任性的行為短期內確實給企業的發展狀態帶來了不少的益處,但是長遠來看,企業的發展必然是舉步維艱,難以為繼。因此,企業只有重拾理性之光,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將自身的發展經營納入理性的軌道,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壯大,求得長遠發展。
理性是政府執政之基。2016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這猶如一把利劍,直指當前我國政府的存在的最大弊病。政府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理應為人民服務,而部分單位和官員卻將權力竊為己有,隨心所欲,任意濫用。曾有湖北的食藥監人員徑直走到商店,明目張膽的“依法搶劫”。開出的罰單更是隨心所欲,甚至于還能討價還價。這樣的任性行為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失去老百姓的信任。因此,政府牢記用權須理性,用理性把好關、守好門。
理性是個人成長的指南,指明前行的方向;理性是企業發展的燈塔,照亮前行的道路;理性是政府執政的航標,定位前進的坐標。因此,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乃至政府都應該恪守理性,將理性植入靈魂。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