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二維碼 |
掃描/長按二維碼 |
用新思維為傳統制造業“破冰”
哲學家維特根斯坦說過:“一旦新的思維方式建立起來,許多舊問題就會自動消失。”這句話說明了面臨復雜問題時,要拋開表象、轉變思維、解放思想,回歸到“人”的層面,轉換分析問題的角度,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這句話對處于瓶頸期的中國傳統制造業而言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當前,很多人對于傳統制造業“唱衰”,認為其是夕陽產業。的確,我國傳統制造業目前正處于發展的瓶頸期,產業整體大而不強,面臨著成本上升、技術落后、經營策略陳舊等尷尬狀況,低端失守、高端乏力;國外對我們實施的技術封鎖更是讓現實雪上加霜。但是,我們要看到,傳統制造業產品的市場需求始終存在。在我國制造業面臨困境時,德國、日本等國家的同類產品始終熱銷。所以,問題并非在于產業上。中國傳統制造業要發展,需要重新審視自身的問題,建立新思維,清除發展障礙。
我們要認識到,產業發展的真正動力在于其背后的“人”,,所以,我們要發揮產業中各種角色的主觀能動性,激發積極性、創造力。實現從業者能力素質的整體升級,是破解制造業落后的前提。
企業的管理者對于企業的影響是最為深刻的,管理者的思想往往就是企業的發展方向,管理者的眼光決定企業發展的戰略部署和企業的未來。現代企業家只有具備企業管理知識、改革創新精神,方能讓企業在發展的軌道上越走越遠。因此,培養出一批現代企業家,是目前制造業發展的重中之重。除此之外,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更是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這種高素質,既表現在過硬的職業技能,更表現在愛崗敬業、嚴謹細致、肯于鉆研等職業精神。德國制造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匠人對產品品質的卓越追求,以及行業中嚴謹理性、精益求精的文化。
當然,傳統制造業是否能夠在慘烈的現實中成功突圍,終究還是要用產品說話。產品中蘊含的先進科技、更加優質的用戶體驗以及差異化的產品內涵,會直接影響消費者“用腳投票”的消費行為。因此,傳統制造業要樹立產品精神、服務思維,以打造極致產品、不斷滿足用戶需求為最終導向。
對于以技術為驅動的科技企業而言,研發創新就是它們生存發展的根基。科技產品領域的創新是殘酷的,因為所有的差距都會在信息化的今天直接呈現給所有用戶。以手機這種最為大眾化的產品為例,每一款手機產品推出后,隨手可下載的測評軟件和眾多數碼測評媒體,會以一種“赤裸”的方式,將它的參數、性能、體驗等開放給所有人。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創新就意味著死亡。即使是“傳統”的產品,也還是可以做出特色、做出差異。同樣是居家必備的菜刀,“雙立人”就與其他產品做出了差異,可能只是一處處看似小小的調整,就能讓用戶獲得更好的握持感、更美觀的造型、更穩定的質量,而這背后可能就有無數次的嘗試。對產品技術、服務等方方面面進行用心的打磨,才是讓消費者認可的“迂回的捷徑”。
在制造業發展新思維、新路徑的構建過程中,政府的角色也是至關重要的。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雖然政府不宜直接干涉經濟的運行,但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引領制造業轉型升級。政府一方面要充分重視制造業升級和技術創新的價值,通過對相關領域的支持來促進制造業發展,如在教育事業中加強對科技創新人才與職業工人的培養力度;另一方面,還可以進行科學規劃,健全法律法規,以完善的頂層設計來引領制造業的發展。同時,在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背景下,更應當做好對制造業的相關服務工作,為企業發展提供寬松、友善的環境。
即使認清傳統制造業發展的“癥結”,它的升級改造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努力、沉淀、厚積薄發。但是,只要我們堅定方向,相信制造業的春天必將來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