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范文:加厚信息時代的文化土層
當美劇《紙牌屋》風靡全球,無聲中傳遞了美國的“普世價值”。好萊塢大片《007》系列,在打斗中帶來了美式的個人主義情懷。甚至《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印度電影,也用濃濃的咖喱味帶來了印度的觀念。而反觀我國,卻僅僅滿足于引入、借鑒甚至抄襲。這種差距在于,我國缺乏文化自信,僅僅滿足于美人之美,而缺乏各美其美的精神,更遑論美美與共。因此促進我國文化交流就要將以上三美相結合,發現文化中的美。
各美其美,樹立文化自信,推進中國文化向外輸出。所謂各美其美,本是指將自身文化中的亮點、精華取出來,展示給世界,但背后的根本在于要樹立文化的自信心。然而目前很多國人卻對中國文化的精髓知之甚少,將“中醫”視作“偽科學”,將風水這門居住科學視作封建余孽當做糟粕棄之不理。于是文化只能是被他人同化、喪失、最終慢慢逝去,成為百年后人們的回憶。可見沒有文化自信,連文化自身的生命力都無從談起,何來向外輸出。反之,文化輸出對應的是文化接受,任何人都只想接受他人的精華,而不是從他人處獲得“二手信息”,而第一手的信息也無疑建立在各美其美的基礎之上。
美人之美,借鑒他人經驗,夯實中國文化輸出基礎。古語云:“茍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而創新不單單在于在某些領域取得突破性改變,可能只是在一些地方能夠用他人的方式來幫助自身、改進自身、提升自身。這正是孔子所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則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含義。人類的想法都是共通,300多年德國先哲萊布尼茨這樣說過“相互取長補短,用一盞燈點燃另一盞燈”。東西方哲人都在表明向他人借鑒學習才能實現自我的改變。人如此,文化也是一樣。借鑒他人不是單純的照抄而是對自身問題的發現,對已有困難的克服。
美美與共,需找文化共通點,真正實現文化輸出戰略。所謂美美與共強調的就是在文化中尋找到中西方文化在差異之中的共通點。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白藕綠葉紅蓮花,三教原本是一家。”中國正是能夠發現不同文化的共同性的偉大民族。看似不同的“儒釋道”三教卻能發現其背后的共同性,并將其內化為“佛已練心,儒以行事,道以風骨”的中國傳統文人的境界,進而成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情懷。而正因為這種情懷,中國成為中古歷史最為強盛的文化輸出國家。可見文化共通點正是文化輸出的最有效的方式。
美,是人類文化最終的升華,它或以高山流水一般的崇高所體現,或以小橋流水一般的精致而再現。美不僅僅是自我的,這就需要將自美帶給他人;美不是排外的,這就需要他美,來充實自身;美不是孤立的,更需要在不同的美中找到其背后的共性。如此將三美相結合,才能學習他人、贏得尊重,獲得認同最終將文化帶向世界。獲得與中國地位相稱文化地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