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我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后,人民大會堂東大廳再次鎖定了全世界的目光。這是新一屆中央最高領導層的首次公開集體亮相,這是一份滿載承諾的政治宣言。殷殷話語背后,一個驚艷世界的“中國故事”,正悄然萌動,徐徐開啟。五年后,今天的神州大地,正發生著數不清的改變,億萬中華兒女的力量匯聚,延展為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最為璀璨的特殊單元,篤定決絕,豪邁而清晰。
激發經濟潛力,引領經濟發展。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中國人民,開啟了一場中國經濟發展方式向更高形態發展的結構之變。“新常態”定義了當下中國經濟所處的階段,對中國經濟“怎么看”作出了回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繼“經濟發展新常態”之后作出的又一重大理論創新,它回答了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應該“干什么”。佛山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便是改革前沿之地,如今,這個以制造業為主的地級市也體會著結構轉變的緊迫壓力。因此,眾多制造業企業都在對沿用多年的生產線進行調整,更精細的流程管控、更先進的智能裝備,讓產品供給能夠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除此之外,220多種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的中國制造,正在這場從“有”到“優”的供給側大變革中,書寫著轉型升級的故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重塑我國的實體經濟。
發展民主政治,人民當家做主。如果說,堅持黨的領導,讓中國這艘巨輪在駛向復興彼岸之時有了堅定而正確的掌舵人,那么發展民主政治,人民當家作主,就是巨輪航行的力量之源。人大代表為人民代言的作用不斷強化:“民情日記”已經成為人大代表履職常態化的一個重要載體,縣人大常委會每個月、每個季度都要檢查 “民情日記”的記錄情況,到了年底,代表們要回到選區向選民們述職,日記本就是一個重要的考核依據;遍布于鄉鎮和街道的“代表之家”成為人大代表聯系群眾的紐帶;很多地方為代表建起了“履職檔案”,來督促代表積極履職;一年多場次的專題詢問,圍繞百姓生活、經濟社會熱點,提問尖銳,直指關鍵;會后,針對詢問的問題,應詢的國務院部門必須形成落實整改意見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人民當家作主的內涵在漸漸升華。
發展中華文明,延續中華文脈。在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四個自信”,即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倡導全民閱讀,便利的公共閱讀服務在全國各地蔚然成風:在北京,三聯韜奮24小時書店,拓展閱讀空間,成為城市文化新時尚;內蒙古實施“數字文化走進蒙古包”工程,惠及十余萬農牧民;“天津文化惠民卡”創新思路,直接補貼消費者,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安徽“農民文化樂園”根據群眾意愿,政府統一采購文藝演出送到村;從2014年APEC峰會到2016年G20峰會,再到剛剛過去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一次次主場外交重大活動中,中華文化的魅力,感染著整個世界。
在黨的十九大之后,回望黨的十八大以來波瀾壯闊的偉大改革歷程,我們將更加自信。“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要不忘初心、繼續砥礪奮進,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繼續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經受考驗,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