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匯總
重塑鄉村之根促進鄉村發展
十多年前,那副“大眼睛”女孩的照片引起舉國關注;十多年后,依然有許多這樣的鄉村孩子面臨著上學難的困境。十多年前,淳樸的鄉村生活令人神往;十多年后,鄉村卻被賭博、暴力犯罪的烏云籠罩。一位知識分子關于失根的闡述,恰解釋了這一幅幅令人揪心的圖景的根源所在---鄉村教育的缺失和鄉村文化的衰落。如何重塑鄉村之根,提振鄉村教育,繁榮鄉村文化,成為了鄉村走向繁榮的關鍵所在。
重塑鄉村之根,要提振鄉村教育,注入“強心劑”。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教育的發展促進人的發展。離開教育,一切對未來的展望都只是紙上談兵。唯有切實保障鄉村孩子受教育的權利,才能實現鄉村人才素質的全面提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一方面,我們要切實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受教育的合法權益,降低公立學校準入門檻,降低收費標準,破除教育不公,同時多策并舉,建立農民工子弟學校,暢通渠道,提供多樣化的教育選擇。另一方面,要落實農村寄宿制辦學推進工作和希望小學保障工作,讓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能共同沐浴教育普及的陽光。如此,才能為國家未來發展提供堅實的儲備力量。
重塑鄉村之根,要繁榮鄉村文化,安上“助推器”。文化是一個社會最堅實的隱形力量,鄉村文化的興衰從小來說,事關一個地區的興旺與否;從大來說,影響整個民族的文化風尚。當前鄉村充斥著漠視傳統文化,一切向“錢”看的不良現象。更有甚者,“發展壯大”為“電信詐騙村”“網絡詐騙村”。若放任自流,后果不堪設想。因此,要加強對負面行為的打擊力度,重塑鄉村精神文明建設。
因此,我們應從兩個維度著力繁榮鄉村文化,從根源解決亂象。一是要提高鄉村精神內涵深度。要保護和發揚傳統鄉間文化習俗,增加電影放映,宣傳講座,戲曲下鄉等文化交流活動,加強對鄉村文化的宣傳教育,同時要發掘文化傳人,以個人帶動整體,重現鄉村豐富燦爛的精神文化,使鄉村文化形成強大的號召力和親和力。二是要延展鄉村價值秩序廣度。在利益至上的今天,必須重新建構起一優良倫理道德為導向的鄉村價值秩序。逐利是人之本性,無可厚非,但必須建立在嚴格的法制基礎之上,框定在倫理制度之內。否則,它只會引著鄉民走向深淵,而非共同富裕的大道。因此,要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引導農民建立多元化的自我價值衡量標準,豐富其人生意義,最終實現鄉村優良倫理氛圍。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這一描繪愜意鄉村生活的圖景,會在強有力的教育提振和文化重構中重現于世,鄉村之根的重塑,會讓每一位農民,享受社會主義農村繁榮發展的美好。
相關推薦: